【專題籽】作文比賽重建外公孫女關係

【專題籽】作文比賽
重建外公孫女關係

【專題籽:胚芽故事】
「小學時有段時間在外公家短住,不過大部份時間都跟表弟一起看卡通片和讀書做功課。」大學生物系一年級生趙梓維以前很少跟86歲的外公余謙聊天,甚至不知道外公年輕時做甚麼職業。後來因參加《長者家書》作文比賽,她特地問起外公的往事,「那時才知道外公在40年代曾跟隨補鞋匠學藝,幾年後,自己在銅鑼灣和北角擺地攤,幫人補鞋。」

外公性格沉默寡言,很多事都由外婆話事,加上近年聽力轉差,在家中也比較少說話。梓維見他社交生活也不多,「有時我感到外公有點被忽略,因此作文時,我特地以他為主角,希望他知道後會開心一點。」不過,對外公的認識實在不多,她花了個多小時問外公的「歷史」,外公被捕的經歷令她最深刻,「沒想到市政的人隔三差五來踢檔,說我的地攤不合格,一罰就三十……我騎單車去春園街買牛皮。怎知那裏突然貼告示,說不准單車入內,於是我連人帶車被運到中環警局。提堂時法官問我:『你知道自己違反交通規則嗎?』我長嘆一聲:『我看不到哇!』」
「想不到以前的生活情況是這樣的,原來以前這麼簡單的事都要提堂。」她又好奇外公如何認識外婆,外公顯得有點害羞,拿出一堆舊照片,他說:「那時我們參加的工會經常組織去旅行,港島、九龍和新界都去。不同行業的工會會一起去玩,野餐、游水和打羽毛球,以前一起去旅行就慢慢認識了。」
知道了外公的往事後,梓維說:「關係比以前好,一起飲茶時會有較多話題;知道他仍然喜歡補鞋,平時都會特地拿鞋或背包過來讓他修補。」她說亦因為信仰,令她對老人家的愛心增加了不少,建議年輕人也可以多了解家中的祖父母、多行一步哄他們開心。

趙梓維曾與外公余謙同住過一年多,但當時很少跟他聊天,甚至連對方以前做甚麼工作也不清楚。

余謙於四十、五十年代在銅鑼灣擺地攤,幫人補鞋,但不時遇到市政局的人踢檔。

以前不同工種的工會會共同舉辦活動,讓工友可以聯誼,外公更因而認識做食品包裝的外婆。

外公後來因內地有工作機會而離港,現只剩下簡單工具,間中為家人的鞋子和背包作簡單修補。

記者:列淑華
攝影:陳健邦(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梁浩維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