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和在屯門推劏盤菁雋(T Plus),聲稱助年青人「上車」,司馬昭之心,路人感動。標準私家車位有135方呎,菁雋最小的單位只有128方呎,扣除廚房、廁所及牆身,室內面積(usable area)頂多是68方呎。這種劏房估計呎價一萬。俊和地產董事潘志才說,「菁雋T Plus」名字大有深意:「菁雋」象徵菁英、雋士,指優秀人才;「T」代表年青人(Teenager),又象徵綠樹林蔭(Trees)的屯門(Tuen Mun),而「Plus」則意味着「遠超預期的生活質素和居住環境,從衣食住行各方面增添生活驚喜」。這幾句話寓意很深,尤其是「遠超預期」四字。半個車位的活動空間也稱得上「遠超預期」?俊和估計顧客的「預期」是什麼呢?潘志才聲稱設計參考了學生宿舍,但我懷疑他們參考的不是學生宿舍,而是「雨傘運動」時年青人瞓街的帳篷。
本來一個願買,一個敢賣,也沒什麼好說。無良不犯法,但無恥必犯眾憎。為了美化劏盤,潘志才真係冇咩講唔出口:「皇帝都只係瞓張床」、「有限空間,活出無限」。面皮唔知厚唔厚過恐龍皮,但肯定闊過間屋。「皇帝都只係瞓張床」,冇錯,但龍床隨時大過你間屋喎。我想起莊子有句話:「夫地非不廣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則廁足而墊之致黃泉,人尚有用乎?」意思是:你企喺度只需要一小塊地,但如果我將你腳邊啲地都掘到落黃泉咁深,咁嗰小塊地仲有冇用呢?人如果只係得張床,咁同條鹹魚有咩分別?「有限空間,活出無限」,說得真動聽,潘生其實可以引一句莎士比亞:「I could be bounded in a nutshell and count myself a king of infinite space」(我可以囚於果殼,自視為無限空間之王)。當然,接着的一句是按下不表的:「were it not that I have bad dreams」(若不是我總做噩夢)。莎翁名句用於今日香港的樓盤廣告,的確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