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腔型乳癌,即癌細胞生物特性屬女性荷爾蒙受體陽性,這個特性表示利用抗雌激素藥物,可以抑制這類癌細胞生長,從而引發癌細胞凋謝(apoptosis)而死亡,是抗癌的一個辦法。
乳癌可以利用荷爾蒙治療,最初發現是十九世紀末,醫療人員發現割掉乳癌病人的卵巢,可以令乳癌縮小,甚至割除腎上腺,擴散了的乳癌都可以縮減。直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醫學界研發了三苯氧胺(tamoxifen),它的作用是抗雌激素,在病人體內會黏附女性荷爾蒙受體陽性的細胞,而阻礙雌激素對癌細胞的刺激作用,從而發揮抗癌功效。那個年代的醫生,不少在割除乳癌後,都會給病人服用tamoxifen 。
在此同時,我們亦懂得量度乳癌腫瘤的雌激素成份,以決定腫瘤是否屬女性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一種。那個時候,量度雌激素受體,是需要用一立方厘米的癌組織,磨碎後,再提取雌激素的成份,加以量度。腫瘤表現一般是荔枝、甚至雞蛋那麼大,第三、四期佔三、四成,所以割一部份做受體測試,完全沒問題。
從臨床觀察,到發現女性荷爾蒙受體,研發藥物,針對這特性提供治療,可以說是第一代的標靶治療。
現今對癌症的認識,已經不止於顯微鏡下(histology)的觀察,而是研究基因組學(genomics),從而分辨出不同的分子特性。
管腔型乳癌,又分A、B型。分界線在於繁殖速率的快慢,Ki67 index 若是14至20%以下,就屬A型,是最「好」的乳癌,而荷爾蒙治療藥的效果最佳,化療未必一定需要。管腔B型乳癌,如果Ki67 index 超過35%,就表示活躍,醫生會考慮化療兼荷爾蒙治療。
用免疫染色方法,去分辨乳癌生物特性,一般只分析4個基因:即雌激素、黃體酮受體、Ki67 proliferative index、及HER2基因。
現在流行的基因組分析(genomic profiling),讓我們對這類型乳癌,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21基因測試(oncotype DX test) 、50基因測試(PAM 50)、76基因測試(mammaprint),都是研究乳癌的不同分子特性,能更準確地去估計它對不同藥物的療效(predictive factor)、及癒後率的預測(prognosis)。
管腔型乳癌的治療,除了傳統的tamoxifen及化療,又有甚麼新發展呢?下回分解吧!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