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6個月大女童蕎蕎,自出世起慘受病魔折磨,以醫院為家,從沒享受過一天家庭樂!她早產只得3磅重,患有先天性食道閉塞,小小軀體受盡手術一回又一回的折磨。上周五蕎蕎因尿水不足,要打豆吊鹽水,右腳竟出現紅腫、起水泡及嚴重潰爛,母親心如刀割,質疑瑪麗醫院處理失當;院方解釋是輸液外滲造成腫脹,並對病人及家屬造成困擾致歉。
記者:翁鈺輝
蕎蕎是郭家的第二胎,有一名讀中三的姊姊,家住屯門區。蕎蕎境況堪憐,前年9月1日在伊利沙伯醫院出世,早產時體重僅得3磅,並證實患上先天性食道閉塞,須開刀做手術,可是手術導致胃部受損,要做另一個修補手術,結果胃手術又引致腸塞,今年4月獲安排轉到瑪麗醫院診治。
或鹽水滲入皮下組織
蕎蕎的世界彷彿只有冰冷的病房、手術床及儀器,她已兩歲大仍不懂行路,只會說簡單的單字,郭母無奈地說:「佢見到護士姐姐多,講得最流利係姐姐兩個字!」
郭母表示,上周五中午護士指蕎蕎因為不夠尿水,要打豆吊鹽水,約3小時後,其右腳離奇地出現紅腫及起水泡,「上星期五下晝3點出事,隻腳仔已經腫到3隻腳仔咁粗,成隻腳僵硬晒㗎,如果我係遲咗發現,咁可能隻腳已經冇得救喇!」
郭母昨傍晚聯同丈夫與主診醫生見面,她事後引述醫生指,注射豆吊鹽水原本要整支插入血管,結果插了一半,導致針孔未注入血管,鹽水滲入皮下組織,出現水泡及紅腫現象,院方正調查注射程序是否涉及人為疏忽。
瑪麗醫院發言人回應時表示,該女童留醫兒童及新生兒深切治療部治理,情況穩定,上周四凌晨女嬰出現發燒及嘔吐症狀,醫生按指引為病人進行靜脈輸液補充營養,靜脈輸液於早上9時停止。女嬰當晚再次發燒、心跳加速及尿量下降,醫護人員因應其臨床情況,於晚上8時再為女嬰進行靜脈輸液。翌日中午女嬰於右腳的靜脈輸液位置出現瘀腫,醫護人員隨即停止輸液。醫生到場診斷後認為事件由輸液外滲引起,當日下午向女嬰家長解釋。
院方向病人家屬致歉
院方發言人續稱,現時女嬰的右腳傷勢已逐步改善,醫護人員會持續提供傷口護理並觀察進展。該院就事件對病人及家屬造成困擾致歉,稱會與家屬保持聯繫溝通。
現時蕎蕎家人無力負擔購買醫療用品,故「蘋果日報慈善基金」關顧主任正協助她籌措醫療用品費用。請各位支持,讓她盡快康復!
「蕎蕎」暖流之友編號:C4230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