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對健全人士而言非難事,但對於截肢人士,可說是人生中的挑戰。3名截肢人士將以「刀片義肢」增加腿部彈動能力,參加明年渣打馬拉松賽事,打破身體缺陷限制。27歲的梁文禮是運動愛好者,一次車禍變為獨腳俠,參賽只想再次體驗道路上奔馳的感覺,「面對冇得改變嘅事實,我只想做番自己想做嘅事」。
不停嘗試 拒作最壞打算
熱愛運動的梁8年前失去左腿,但未有失信心,「馬死落地行,都發生咗,已經冇機會返轉頭,點都要接受」。他首次參加渣馬10公里賽事,「我由好鍾意運動,到行動力減弱,現時裝咗刀片義肢,好想再有奔馳嘅感覺」。他指刀片義肢不利其他運動項目,惟有利於跑步,以往鮮有練跑的他,亦因而每星期跑5公里迎接賽事。
今年30歲的慎思捷,14年前意外喪失右腿,意志消沉,卻因而開始行山、跑步、打羽毛球,甚至參加毅行,只望回復正常人的生活,「走出困境,唔好成日有最壞嘅打算,做好自己就夠」。他曾跑10公里賽事,來年首次參加半馬,「志在嘗試,睇吓可唔可以打破自己紀錄」。
香港截肢者協會主席翟文鳳患有先天性血管腫瘤,一出生便失去右腿活動能力,直至2008年截肢,明年將第二次參加10公里賽事,「上年第一次參加,感覺好新鮮,由細到大都未試過雙腳行路,冇試過跑步嘅感覺。明年嘅賽事,完成到已經係最好嘅成績」,她認為不能因身體缺陷而有壓力,截肢者亦有能力跑步參賽。
義肢矯形師杜旭榮負責為3位跑手設計義肢,他指刀片義肢較輕身、彈性強且吸震力高,較傳統義肢適合跑步,當初設計刀片義肢亦是為了「百貨應百客」,「香港人認為冇咗隻腳,行動不便就唔應該做運動,其實如果一個人截肢前係玩邊樣運動,截肢後亦應該繼續該項運動」。
■記者梁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