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人衰竭亡伊院醫生涉開漏藥

乙肝病人衰竭亡
伊院醫生涉開漏藥

【本報訊】伊利沙伯醫院腎科專科醫生黃浩聲被指在2007至2008年期間,為一名帶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腎病患者治療時,疑未有處方預防性抗病毒藥物及提供藥物資訊,被控兩項專業失德罪。醫委會昨繼續聆訊,辯方專家證人、腎科專科醫生鄭玉麟作供時指,病人乙肝發作程度屬低風險,毋須處方預防性抗病毒藥物,認同被告做法恰當。

專家:病發6天後治療太遲

案情指病人蔡文超患腎病,為乙型肝炎帶菌者。黃浩聲在治療蔡期間處方類固醇及免疫力抑制劑,但無預防性抗病毒藥「拉米夫定」,病人服用類固醇後免疫力下降,最終在2009年引發乙肝導致肝衰竭死亡,終年42歲。
辯方昨傳召專家證人腎科專科醫生鄭玉麟作供,他指病人乙肝發作程度屬低風險,加上2007至2008年期間,醫管局藥物名冊無相關藥物指引,故只要密切監察病人肝臟情況,便毋須處方預防性抗病毒藥物,認為被告做法恰當。控方提出在治療期間,是否亦應參考國際醫學期刊及指引,鄭稱如果是他治療該病人,都會跟隨本地指引,除非是高風險病人,才會諮詢肝臟專科意見。
醫委會主席劉允怡質疑,當發現病人出現不適迹象時,是否應立刻安排相應治療,鄭玉麟指他會先調查病情及與病人商討,再盡快開展治療。劉再追問,病人當時情況惡化,該如何盡快治療,鄭回答稱會安排病人於一至兩天內入院治療。劉允怡最後問證人,對於被告在病人病發6天後才採取治療是否拖延太長,鄭表示同意。聆訊昨日未完,下月26日繼續。
■記者紀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