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之言】
為了增高,有人吃了懷疑假「增高丸」不適,坊間亦有不少增高方法,如穿增高鞋墊、做手術,甚至吃增高食物等。到底發育後,是否還可以再增高?「如果發育咗應該增高唔到!」內分泌及糖尿科醫生丘思欣(圖)一句當頭棒喝,提醒市民切勿胡亂服食或使用任何聲稱可以增高食品或儀器。
人的身高受先天基因及後天環境所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六至八成源於民族及父母遺傳基因,而其餘二至四成,則來自後天的健康和營養;健康因素包括運動量、先天性心臟病、貧血、腎病及肺病等,另外是對食物的吸收是否充足。
生長板閉合
丘思欣表示:「要吸收足夠蛋白質,整體個人身高或骨骼先會生長,另外要有足夠維他命D、鈣質、磷質都可以幫骨骼生長。」
一般人以為在發育期間打籃球,多做跳躍運動有助增高,丘思欣坦言,其實要長得更高,就要由出生開始至發育期內,任何一個階段都非常重要,會影響最終高度,而長高最關鍵在於骨骼兩端的生長板,因為生長板能讓骨頭變長,但當一個人完成發育後(女性約13至14歲、男性約17至18歲),生長板就會閉合,「生長板生埋咗唔會拉得開」。
丘指,因此再無方法可以自然增高,但其實成年人每日身高都有一至兩厘米變化,「平日站立或行路,脊椎軟骨其實有擠壓,所以早上身高會高少少,晚上身高會矮少少」。
■記者金敏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