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健康online】冬灸可治婦女虛症如經痛

【動畫‧健康online】
冬灸可治婦女虛症如經痛

冬至將近,又到三九天灸之時。近年三伏及三九天灸普及,不少人都知道做天灸貼藥,能預防及減輕鼻敏感、哮喘等呼吸道病症,但原來天灸對消化疾病、關節痛症以至經痛等婦女病也有作用。中醫師解釋,天灸是將辛溫藥物貼在特定穴位,並利用冬至前後的特殊氣節,為身體助長陽氣,只要疾病由虛寒引起都有一定作用;以痛經為例,寒性痛經表現包括手冰腳凍、飲凍飲後經痛加劇等,臨床上八成女性病情吻合,可透過三九天灸舒緩情況。

「三九」即每年的冬至當天(一九),之後的第九天(二九),以及再之後的第九天(三九);根據古代曆法,這三天寒氣最重,陰極陽生,在這些日子敷貼特定藥物,能振奮陽氣,有治病強身效果。註冊中醫何慧潔表示,三九天人的陽氣潛藏,氣血不暢,體質虛寒人士即陽氣不足者,易舊病復發甚至加重,而在這時間為其補充陽氣,能改善有關症狀。

天灸對治療呼吸疾病,如氣管敏感、鼻敏感、哮喘及慢性咳嗽等甚有效用,但其實天灸針對的疾病不限於此。何慧潔指,天灸原理是助陽,故凡虛症或寒症的疾病,做天灸都有一定幫助,而常見與虛寒有關的疾病,包括女性痛經。她表示,女性痛經臨床上八成均為寒症,她們平日經常手冰腳凍,飲凍飲後經痛會加劇,熱敷腹部後痛症會減輕,這些患者都可接受天灸助陽。

此外,寒邪亦易攻腸胃,所有脾胃虛寒引發的胃痛,平日容易泄瀉、大便稀爛等病症,也能透過天灸改善。痛性也有作用,何慧潔表示,如一般關節炎或類風濕關節痛等,若是寒邪重的症,都可用天灸減輕痛症,取穴上也會有所調整,加入足三里等。她又提醒,天灸只適合陽虛體質人士,熱症患者不能做天灸,另孕婦及嬰兒也不可貼藥。由於溫熱性味藥物有刺激性,敷貼於穴位上會出現潮紅甚至起泡,故皮膚敏感人士不適合進行。

三九天灸為夏天三伏天灸的延續,若然今年三伏天沒有接受天灸治療,何慧潔指仍可進行三九天灸,但建議明年三伏天要再做天灸,加強養陽,而天灸一般以三年為一個療程。

2016年三九冬灸日子
初九:12月21日(星期三)
二九:12月30日(星期五)
三九:1月8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