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回港的Joel摸黑踏上旺角新填地街一幢已封的唐樓,55年前的7月,他曾跟媬母雷容珍住在4樓,惟親生父母前往探望數次後突然人間蒸發,年僅一歲半的他頓成孤兒。半世紀後機緣巧合地發掘到兒時住處,站在上了鎖的單位大門前,Joel感懷身世嘆道:「very overwhelming(非常震撼)!」Joel手上拿著厚厚一疊資料,全是在「look4mama」創辦人Winnie協助下從社會褔利署得來的舊剪報和文件,從來不知自己兩歲前長什麼模樣,Joel拿著相信是警察拍下的照片笑言,「it looks like me huh(像我吧?)」據1962年的《香港工商日報》一篇報道顯示,1961年7月25日,Joel的親生母親黃英把他送到媬母雷容珍在旺角新填地街357號4樓一個單位,現時已被納入市建局重建項目範圍內,報道中指,當時Joel的生母相信住在附近砵蘭街平安公寓(現已不知確實位置),她8月底還出公寓,之後與Joel的生父沒有再出現過,保姆於是報警,Joel就被送到當時的粉嶺孤兒院,輾轉被美國家庭收養。
從何時起知道自己被收養及萌起找回生父母的念頭?Joel輕嘆,「i grew up in California and my family is not Chinese, so i always knew.」(我在加洲長大,收養我的家庭不是華人所以我一直都知道),直至約兩年前,Joel透過報章報道,得悉有一群跟他身世相同的孤兒住在美國,於是才發電郵跟他們聯絡。他語帶哽咽地說,見面時非常震撼,因為終於可以分享收藏在心多年的感受,「I share with them i felt like i was on an island, because i never knew anyone like me.」(我跟他們說自覺像處身孤島,沒有人與我相似)對於被遺棄,Joel說沒有對生父母有任何怨恨,「There is always a reason why someone would give up their child.」(他們遺棄我總有他們的原因)。Joel領養家庭的祖父是香港傳教士,60年代曾幫助中國人逃到香港,故Joel頗了解當時香港的歷史背景,他認為親生父母大概是因為經濟拮据事遺棄他,「I think they just didn’t have the money.」(我想他們大概沒錢吧)
長大後Joel曾到過大陸和香港的工廠,他說若當初不是能幸運到美國,或許自己亦會是其中一個拿著微薄薪水,在工廠沒日沒夜工作的工人,故他對自己的經歷一直心存感恩,現年55歲的Joel已成為美國慈善機構PATH Ventures的行政總裁,向無家可歸的窮人提供住宿,「I can't pay back but i can pay forward, so that's what i do now.」(我不能回報過去,但可回報予未來,所以這是我現在做的事)。若能找回親生父母,Joel說想讓他們知道,自己理解他們當日的決定,「i only wish the best for them」(我只想他們都過得好)回到出生之地,看著舊居門上市政局「no trespassing(不准擅闖)」的告示,Joel說慶幸能在重建前,親身踏足兒時曾住過的地方,讓他能拼湊自己兩歲前失落的身世地圖;至於能否找回親生父母,他豁達地說:「When it happens it happens(順其自然就好)」。
如有任何相關消息,請致電9332 0424或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聯絡Winn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