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線面、補鞋及修理鐘錶富有本土文化特色,食物環境衞生署建議向屯門區3個在街頭開檔的線面師發出固定攤位(工匠)小販牌照,昨日獲屯門區議會通過。3名線面師中有兩人現於新墟一個露天停車場旁擺檔,日後可遷到數米外的天橋躉下固定攤位,對獲發牌感開心。
記者:陳沛冰 李詠希
立法會2015年曾討論重發固定攤位(工匠)小販牌照,食環署界定的無牌街頭工匠,是該署於2009年街上調查中獲登記及確定經營地點、類別及年期等的攤檔,截至今年10月底,該署發出166個工匠小販牌照。
食環署昨日在屯門區議會環境、衞生及地區發展委員會上指出,屯門區獲登記的街頭工匠共10名,包括6名線面師、3名補鞋匠及1名鐘錶修理工匠,但當中一名線面師、一名補鞋匠及鐘錶修理工匠已沒營業。其中3名線面師表示有意成為持牌小販,獲發牌後希望在原址繼續經營,故該署建議向她們發出工匠小販牌。固定攤位面積不超過1.2米乘0.9米,牌照不可繼承及轉讓,牌照費及攤位費每年3,458元。
3名線面師中兩人現於鹿苑街和壠民徑露天停車場旁擺檔,獲發牌後會遷到數米外的天橋躉下;另一人於中華廠商會蔡章閣中學附近擺檔,發牌後也會在原址附近繼續經營。
屯門區議員譚駿賢指,早前有議員擔心重發工匠小販牌數目難以控制,會影響衞生,相信因發牌不多於10個,故議員沒異議。另有兩名線面師或因衞生問題被康文署反對發牌,希望她們改善衞生後可獲發牌。食環署未有交代何時再建議向其餘的工匠發牌。
古法美容 可去黑頭死皮
獲發牌的線面師好姐從事線面20年,長者每次收20至30元,若非打風或有要事,一個月平均開工28天。她曾多次因無牌擺檔被票控,對獲發牌感開心。
另一名獲發牌的阿鳳稱,線面是中國古法美容,用一條線將黑頭、死皮、面毛和粉刺等「線走」,令皮膚白滑,化妝前線面可令妝容貼服,也能淡斑和促進面部血液循環。線面男女皆宜,「10幾歲至90歲都線得」,但敏感皮膚人士不宜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