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有故事,大王想買得千里馬,四處懸賞尋找,有人自告奮勇可以找到,誰知只買了一堆馬骨。
大王震怒,那人卻說,如果大王連馬骨都願意花千金購買,可見大王對買得千里馬的決心,自然能吸引其他馬主進貢。
果然,千里馬主四方雲集,向大王獻寶。
如果你對次貨都願意付出許多,一旦遇到真貨,理論上,當然會願意花更大筆的金錢。
但有時,這個理論不成立。
譬如我們對陌生人謙恭有禮,客客氣氣,你以為對陌生人尚且如此,對自己親人定必更加友善親切;誰知恰恰相反,在自己親人面前,卻是惡形惡相,態度囂張。
所以網上才流傳一張金句圖:不要再把忍讓和好脾氣浪費在陌生人身上。
政府對人民態度也是如此。之前有規劃署高官退休,憶述難忘的工作經驗。發展東涌新市鎮,要搬遷赤鱲角村,當中更涉及要搬天后廟。
當時村民政府對天后廟搬遷選址各有方案,最後如何定奪?政府決定「諮詢」天后娘娘,一連問了天后三次,得到娘娘再三確認,才決定最後選址。
這則新聞說明甚麼呢?
政府真的很尊重民意啊,搬天后廟居然也會諮詢天后娘娘,而不是獨行獨斷。
如果根據「千金市骨」的故事,搬一座廟也如此尊重「神」意,如果搬有血有肉的「人」,搬遷村民,是否也應該更加重視,要做更多的民意諮詢工作呢?
但現實是殘酷的,菜園村、橫洲、馬屎埔,那些世代紮根土地的居民,都沒有得到政府再三諮詢的重視,而是一邊反對,一邊已經有泥頭車開到你家門口。
為甚麼新界土地開發引起許多官民衝突,因為政府沒有把搬居民當成是搬天后廟一樣的重視!血肉之軀的感情原來不及一尊泥菩薩啊!
馬骨比千里馬更重要。這是政府告訴我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