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半山舊軍營曾作精神病康復者宿舍

活化半山舊軍營
曾作精神病康復者宿舍

發展局昨公佈第5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有4幢建築入選,包括中環半山舊域多利軍營羅拔時樓、屯門前哥頓軍營、元朗前流浮山警署以及粉嶺聯和市場。其中位於堅尼地道的羅拔時樓建於20世紀初,環境幽靜,是已婚軍人宿舍,二次世界大戰後以准將G.P Roberts命名,1986至2013年期間曾用作精神病康復者宿舍,現時物業已空置,由政府產業署管理。

樓高3層的羅拔時樓於2009年已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向北的立面屬愛德華時代古典復興風格,外牆由紅磚砌成,有金屬防爬釘,並配有模製飛簷和凸出木窗,部分窗戶是扇形拱頂設計。大樓每層設有開放式遊廊(走廊),護欄則是白色甕狀欄杆柱,與紅磚牆形成鮮明對比,惟用作精神病康復者宿舍時,欄杆上再加裝鐵網。

羅拔時樓最初每層約有3至4間房,至今仍保留半玻璃木房門,每道門皆有擋縫線以擋風雨,配有麻石門檻,房門上更有眉窗,有通風之用。每間房約有100尺,間隔四正,並另有側門通往共用的洗手間和廚房。惟現時牆身剝落嚴重,地板亦因潮濕而爆裂,昔日火爐被封,部分房間重新間隔,並遺下不少精神病康復者宿舍的使用痕跡,如門上貼有「辦公室」和「男士勿進」等指示。

古蹟辦總文物經理譚士偉稱,保育羅拔時樓最困難是日後可能會更改用途,例如需安裝冷氣和加建洗手間等,但相信不會是大改動,「唔用就丟空咗喺度,用就一定有衝擊,唯有將衝擊減至到最少,同申請者協商」。他指,由於外牆由紅磚砌成,保存成本不便宜,「唔用會生青苔,要有人住,有人打理先得」。他指難以估計修復費用,「要睇申請者做咩用途」,但如有合適申請者通過,政府會全數負責基本建設費。他又說,雖然羅拔時樓交通稍為不便,但位於中環地段,相信有一定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