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你知】11月都掛過8號波!試過L路徑直襲

【話你知】11月都掛過8號波!
試過L路徑直襲

一熱帶低氣壓周四(24日)下午在菲律賓中部形成,天文台預計它下周初以熱帶風暴級數,殺入本港800公里範圍,未知會否掛波和影響香港。翻查天文台紀錄,11月掛波不算罕有,二戰後平均每6年一次,但單計在11月懸掛或相當於發出8號或以上風球的比率,過去130多年平均每26年才有一次,算是罕見,對上一次已是1972年。而最經典一次則要數1939年,當年風暴在香港西南方「L形轉向」、罕有地由西向東直襲本港,要掛起9號風球。

記者 李鈺廷

天文台早前撰寫網誌,翻查歷年11月的打風紀錄,發現二戰前共有3個11月風暴,令天文台吹起烈風或暴風,相當於發出8號或以上風球,分別是1900年、1915年和1939年,其中1900年和1939年的11月風暴更是正面吹襲香港。

11月試過10號波?
1900年11月10日的庚子風災,天文台推算曾錄得時速113公里的持續風速,威力逼近颶風程度,可能是有紀錄以來第五高。而當風眼經過本港東部上空時,天文台錄得氣壓跌至最低的974.9百帕斯卡,至今仍是本港11月的最低氣壓紀錄。雖然當年尚未設立10號風球,至今亦從未於11月掛過,但以當時的風力和氣壓記錄,估計本港東部極可能吹颶風,相當於要掛10號波。這次颱風最終亦釀成逾200人死,可能是有紀錄以來第三致命的風災。

L形轉向9號波直襲
1939年11月21日,一股颱風進入本港以南800公里,並向西北偏北移動,靠近海南島以東海域,進入本港西南400公里,惟颱風未有進一步北上登陸廣東西部,兩日後竟來個90°急轉彎、由西向東直襲香港,在天文台東南偏南約65公里掠過,一度懸掛9號風球,東北季候風的冷空氣亦剛好南下,風暴翌日已轉化為溫帶氣旋,東移吹向台灣。

二戰後只有兩股風暴在11月帶來8號或以上風球,分別為1954年和1972年,但恰巧同命為柏美娜。其中1954年的超強颱風柏美娜,亦是二戰後唯一在11月直襲香港的風暴。據香港氣象交流中心撰文指,柏美娜當年11月6日減弱至颱風級數、在香港西南約60公里掠過;當她仍在本港東南方時,天文台連續5小時吹烈風,在香港東南端的橫瀾島更曾錄得時速113公里的持續風速,威力逼近颶風程度,一度掛起9號風球,是二戰後最遲掛的9號波,惟柏美娜橫過香港時繼續減弱,本港未有錄得颶風,最終毋須改掛10號風球。

過去十多年的11月亦掛過3次波,但威力僅屬1號風球。翻查天文台資料,11月懸掛3號或以上風球,二戰後平均每10年一次,惟對上一次在11月掛3號波,已是1993年的強颱風艾拉,當時本港部分地區更曾短暫吹烈風,秋颱威力實在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