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當選以來,市場對此事的「意外性」及「歷史性」的分析評論不絕於耳,引人入勝的是,這重大事件於市場上卻近乎沒有泛起過漣漪,回看點票日美股波幅與平日無異。為何向來以敏感見稱的股市,面對這震撼事件時可如此淡然?
也許可試借用三個心理學上的認知偏差現象作解釋,其一為「近因偏見」(Recency Bias)。當市場過度重視近期發生的事件,影響市場面對類似事件發生時的反應。
在英國脫歐與特朗普當選兩件事中,前者出現的兩大情況問題直接影響後者。由英國脫歐公投結果至今的市況經已證實,按兵不動是現時的最佳投資策略。另外,即使出現重大歷史性事件,英國、歐洲及美國等地政府的政策均不會急劇轉變,商業運作也因此未必受到左右。言猶在耳,新近教訓難免對美國大選後市況構成影響。
「聚焦效應」(Focussing Effect)是另一導致市場反應異常的原因,指投資者過份關注單一因素或趨勢。以此套用於美國大選,市場過度聚焦於通脹進一步上升的可能性,導致選舉後股市表現溫和。不過由於債券對通脹的敏感度較高,債市出現巨大動盪。然而,即使希拉莉獲勝,市場焦點不變,因兩候選人同樣強調增加基建開支。
市場過度關注通脹,因利率「長期偏低」的看法已主導市場數年,直至近日方首遇挑戰。在改善環球需求前景的情況下,可預見投資者將於近年經營具挑戰行業,如在金融(特別是銀行)、資源及醫療保健等行業中尋找能提供吸引回報的股份。
最後,「事後偏見」(Hindsight Bias)也影響美國大選後的市場走向,當事件出乎意料之外地發生後,投資者傾向立即重組事件起因,並將其重新歸入「不意外」類別,產生「已早知曉」的結論。正如「特朗普當選」後,市場評論出現數量驚人的「事後偏見」,大大降低特朗普勝出對市場的震撼度。
Paras Anand
富達國際歐洲股票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