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網民曾發起「第一屆向中國道歉大賽」,對抗中共操控、縱容五毛逼台港日韓藝人道歉的網上欺凌,以創意化解愛國暴力。四個月後,網上又流行「中國或成最大贏家」句式,狂賀中國在國內外大事件中贏晒,對中共的「偉光症」極盡諷刺,最令人莞爾的句子是:「中共垮台,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源自「偉光症」折射對抗心態
網民的截圖顯示,「中國或成最大贏家」頻頻出現在中國官方報章、網絡的新聞標題:〈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 中國或成最大贏家〉、〈美國放棄TPP 中國或成最大贏家〉、〈英國脫歐 中國或成最大贏家〉、〈OPEC計劃拯救油價 中國或成最大贏家〉、〈烏克蘭內亂 中國或成最大贏家〉、〈亞足聯公佈獎項提名 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但凡國際大事,無論政治、經濟、體育,中國媒體總能找到中國成為贏家的依據,並且大肆宣傳。說到底,這種源自中共「偉光症」(中共一直自稱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的虛榮心,與中國逼被貼上台獨、港獨標籤的藝人道歉一樣,是玻璃心的一種表現,是自卑又自大的一體兩面。而且,「中國或成最大贏家」句式的盛行也折射了中共在國際事務上的對抗心態,旨在彰顯其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滿足感。
在中共一黨專政制度下及習近平成為中共領導核心前後,「中國或成最大贏家」的延伸就是「習近平成最大贏家」。不同的是,這個直指本質的評價多為國際媒體的標題,鮮少出現在中國報章。去年11月,習近平與台灣總統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習馬會 習近平成最大贏家〉成了標題。今年9月,G20𥧌會在杭州舉行,一邊是「幾個牛人三日會,千億公帑萬年糧」的批評和「艷妝濃抹亂寬衣」(習近平演講時誤讀「寬農」為「寬衣」)、「通商寬衣慰敵酋」的諷刺,另一邊是〈習近平成G20𥧌會最大贏家〉的標題和〈杭州G20 中國社會的全球成人禮〉的頌歌。
網民嘲梁振英下台中國成贏家
同樣可圈可點的是,「中國或成最大贏家」隱藏的對抗心態及虛榮心不只表現在國際事務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基本法》第104條釋法後,13億中國人成了最大贏家、法治成了最大贏家的奇談怪論,也見諸中國報章及香港親共報章。但有網民揶揄:「釋法,中國或成最大贏家」、「梁振英下台,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網民在「向中國道歉大賽」中已展現創意與幽默,令人記憶猶新的有:「對不起,我們用繁體字宣傳,亦將用粵語全劇演出,傷害了十三億顆玻璃心。」「很抱歉,香港政權被回歸十九年後人心沒有回歸。」現時流行的「中國或成最大贏家」句式也漸漸轉向內政,給中國網民多了展示創意、宣洩不滿的機會:「人民幣貶值,中國或成最大贏家」、「能把老百姓坑死,中國或成最大贏家」、「房價漲上天,中國或成最大贏家」、「今日全國刮風,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也有網民以「或成最大贏家」求上聯或下聯,結果微博、微信妙答層出不窮:「已然揮刀自宮,或成最大贏家」、「已至終極真理,或成最大贏家」、「或成最大贏家,必有頭號笨蛋」、「或成最大贏家,必成一黨真理」。而橫批多為「意淫天下」。不過,「中共垮台,中國或成最大贏家」這樣的句子,只能出現在海外社交媒體上,是不容許現身微信、微博的。而香港言論自由隱憂已現,只要中共繼續以國家尊嚴、安全為由任意釋法、修法、立法,立法會議員高叫一句「結束一黨專政」,或被控違背誓言而要被褫奪議員身份,況且將來被剝奪自由的豈會只限於公職人員?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