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也是孩子,而我仍然擁有一顆童心。」其實無須多說,他略帶稚氣的笑容、澄澈明亮的眼神,還有偶爾裝出的趣怪表情,早已說明這點。身為定格動畫人偶製作大師的Ian Mackinnon(Ian),是人偶及動畫製作公司Mackinnon and Saunders的創辦人之一,曾參與多部動畫及電影製作,如《郵差叔叔派特》、《企鵝家族》和添‧布頓的《怪誕屍新娘》等。對於他來說,能夠每日與人偶工作,是夢寐以求的事,「當人偶如擁有生命般,在螢幕上以定格動畫說故事,這是不可思議,卻可行的事情。」
Ian自小為人偶著迷,兒時最愛看的人偶動畫是70年代的《Clangers》。誰知40年後,《Clangers》官方原著決定重製動畫,竟邀請Ian團隊參與製作人偶,令Ian喜出望外,「這是孩童時代留下的感覺。每當看到這些玩偶被賦予生命,就被迷住了,感覺很神奇。」著名導演Wes Anderson正是看中其匠心獨運的手藝,決定與Ian團隊合作拍攝《狐狸先生無得頂》。《狐狸先生無得頂》是英國兒童文學作家Roald Dahl的經典作品,其電影不但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片」提名,更是Ian的得意之作。適逢Roald Dahl誕生百週年,Ian專程帶同一系列模型珍藏來港展出,包括動畫拍攝的狐狸先生人偶模型、手稿等,與香港人過聖誕。
不完美的人偶動畫 自有其特色
Ian和我們分享拍攝時的最大困難,竟是令人偶毛髮自然擺動。原來當動畫師控制人偶走動後再靜止時,人偶毛髮也會因而靜止,讓動作欠自然。於是即使人偶在靜止姿態,動畫師都會向人偶輕輕吹氣,令毛髮擺動,讓整套電影都有微風輕吹角色毛髮之感,「Wes是定格動畫迷,衷心欣賞手製動畫的不完美之處,例如即使電影要用不同尺寸的人偶拍攝,他會讓觀眾注意到這點,這是電影一種視覺上的幽默。」
手製動畫人偶程序相當複雜,由手繪素描、雕塑初模、製作模具、製作骨架及機械頭顱,到上色、貼上毛髮、設計服飾,整個拍攝過程得用上數千個人偶,花了Ian團隊整整一年時間才完成角色製作,「手製人偶有其極限,受材料的物理特性所限,因它們用織物及金屬骨架製成,動畫師不能強行彎曲它們。」
既然人偶動畫有這麼多限制和不完美,為何在電腦動畫為主流的年代,仍然堅持製作人偶定格動畫?「那是一名動畫師,負責一個人偶的一次表演,不能像電腦動畫般回去作出修改。」Ian認為,雖然電腦技術確實厲害,但在數碼年代,人們往往忙於用電腦,忘了繪畫、玩黏土所帶來的簡單快樂,「20年前,人人都說當電腦動畫漸成主流,定格動畫會完全消失;但20年後,我們仍在做定格電影。電視沒有取代舞台劇,照片也並未取締圖畫。定格動畫自有其特色。」
你又有多久沒有放下手機及電腦,感受一下繪畫、玩公仔的簡單樂趣?
「狐狸先生無得頂地下聖誕饗宴」
日期:2016年11月15日至2017年1月2日
地點:ELEMENTS圓方金區1樓
記者:封愷瑜
攝影:徐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