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騰訊股王不再? - 鄧威信

財經評論:
騰訊股王不再? - 鄧威信

最近「股王」騰訊的股價走勢轉弱,從9月下旬近220元回落至執筆時的近190元,回落幅度達14%。面對股王頹勢,投資者的信心難免動搖,開始問:「騰訊是否已轉勢?還值得投資嗎?」要解答這些問題,就從近期的第三季業績為騰訊(700)作一個全身體檢吧。
第三季業績顯示騰訊的手機遊戲收入近到99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及按季增幅達87%及3%,增幅符合預期,令人滿意。手機遊戲增長主要來自旗下手機遊戲數目數量增加,以及重點玩家對戰遊戲和角色扮演遊戲的強勁營運表現。於2016年9月底,旗下「王者榮耀」的日活躍用戶數超過4,000萬,創下騰訊旗下手機遊戲的新紀錄。手機遊戲玩家短癮,難以持久,要維持這方面增長,「水喉」內要有足夠新遊戲數量。騰訊除了自家開發遊戲之外,亦有於第三方遊戲開發商合作,所以「水喉」內有很多新遊戲排隊出爐,加上之前收購的芬蘭遊戲開發商Supercell,這收購除有助騰訊加大「水喉」外,亦可藉此攻佔海外市場。

騰訊旗下另一個被市場睇重的「網絡廣告」業務在第三季的收入按年增長51%至74.49億元。效果廣告收入增長83%至43.68億元,主要由於來自微信朋友圈、移動端新聞應用及微信公眾賬號的廣告收入的貢獻增加。騰訊擁有多個龐大用戶平台(單單微信已超過8億活躍用戶),加上旗下的QQ、移動QQ、微信、微信支付、騰訊新聞、遊戲等亦乘載着大量用戶群,藉着用戶群可徵集大量數據分析,可更精准地分析客戶的需求,更加有利騰訊在移動廣告競爭出位。參考2015年的數據,國內網絡廣告收入三分天下,百度佔近32%、淘寶佔25.7%、騰訊只佔8.3%,以騰訊掌握的客戶群,極有本錢搶佔更大的市場份額。參照美國的網絡巨人如Google、facebook的例子,他們的廣告收入佔整體盈利的比重,遠遠高於騰訊,而估計2015年至2018年中國的網上廣告收入將每年複合增長32.3%,所以騰訊在這方面大有增長空間。

在騰訊第三季業績可發現一個新的盈利增長引擎,而且這個引擎的轉數越來越高,這個新引擎就是支付相關及雲服務。第三季業績顯示包括上述兩項業務的「其他收入」增長高達348%,這方面的高速增長相信是微信支付開始見收成的結果,微信支付積極發展與傳統零售平台結合,如便利店、超市及油站。由於微信的全國普及程度,微信支付順理成章改變了很多人的支付習慣,業務因此快速增長,手機支付業務掌握了用戶消費模式,亦有利騰訊的網絡金融業務發展,相信這將會是下一個騰訊新的盈利增長動力。至於雲端業務,這是全球科技業的大方向,隨着騰訊的企業客戶數量及主要客戶使用量增加(尤其是網絡遊戲、網絡視頻及O2O服務行業),騰訊的雲服務收入比去年就增長逾兩倍。
重新檢視騰訊的業績及基本因素,騰訊仍然健康,充滿活力,股價只是暫時因市場氣氛調整(其實這兩、三年間騰訊股價調整15%至20%並不罕見),現時估值已回落至30倍以下,相信股價亦開始會有支持。

鄧威信
星展銀行(香港)高級證券策略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