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國品牌搶高舖租,第一份租約未完便打退堂鼓,體現舖租市場由消費者主導,理得你品牌有多出名,消費者嫌棄時便要轉型。不少港產零售品牌有起有跌,食店也一雞死、一雞鳴,呢頭有食店執笠,嗰頭有其他同業開番檔,香港人始終鍾意試新嘢!
四大零售品牌包括Coach、Gap、Forever 21和上周宣佈放棄中環舖唔玩的A&F,全部在四、五年前搶高原有舖租,踢走其他老字號,進佔一線區。話就話碰上零售寒冬,其實只是藉口。消費者口味轉變,這些品牌先後退出在香港的旗艦店,也要改變經營模式滿足新消費者的習慣。
內地開發商一個又一個進佔香港賣地場,一幅又一幅地皮創新高價,遠遠超越本港發展商的極限,正如本地龍頭發展商話齋,根本計不到數,賣地染紅已經走唔甩,呢個係事實。至於一直處於龍頭位置的港產金行,亦開始受到內地同業威脅,有逾百年歷史的老鳳祥和周六福已經先後在港開業,前者同樣以高租金踢走舊租客的市場策略,進佔尖沙嘴和旺角等金行傳統集中地。
本地零售商同樣面對經營成本上漲影響盈利的問題,要削減舖租成本選擇性離場,但這個最後防線都隨時失守,被內地零售商入侵一線舖,如利郎和柒牌等內地著名品牌,他朝也有機會在中環或銅鑼灣等最貴街道出現。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
本欄逢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