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 乳 - 唐顧

菽 乳 - 唐顧

方廷瑚《幼樗吟稿》有一組詩寫客途景況,分詠車簾、食簍、旅店、燒春、菽乳、饆饠。燒春是一種酒,饆饠不好說,大致是餡兒餅一類麵食,而菽乳就是豆腐了──也有說是豆腐乳的,據我所見,當是特指;普遍意義上,應該還是豆腐。方氏的詩頗慘澹,大有窮途潦倒之感,於是豆腐成為風塵世界中最大的亮色。方氏說它「滴粉搓酥」、「方圭圓璧」,簡直令人想起《射雕英雄傳》裏黃蓉小姐的拿手好菜「二十四橋明月夜」。
豆腐雖然雅俗共賞,畢竟是一種平民色彩很濃厚的食物。詠農村風景的詩說「幾處雞聲更犬聲,推篷孤坐到天明。林邊一點星星火,菽乳店開人曉行」,因知老百姓日常很會吃到它。它的流行地域又很廣,清初提供給安南使臣的每日功能表裏都有豆腐一斤八兩,紀昀流放到烏魯木齊,也說「豆腐頗佳,冬春以為常餐」。更多、更常見,也更令人生出諸多想像的是各地方誌中的小人物。比如一輩子只是諸生的男子,「少時朝磨菽乳售以養親,夕則博覽羣書」,又譬如早寡的婦女,「夫以貧死,遺子九齡,次猶在腹。五鼓起作菽乳,鬻以供食。寒鐙紝績,手指皸裂」……
也許因為豆腐是大家都吃得起的東西,諷刺文章也竟從此下手。《柳南隨筆》裏有個故事,講常熟人徐啟新吝嗇至極。家裏書房與廚房只隔一堵牆,他用一根繩子繫一塊豬板油,掛在灶上,線頭拉到書房裏。每次「菽乳下釜」,燒飯傭工就喊一聲,「豆腐下鍋了!」徐先生拉一下線頭,把豬板油垂下去。聽到油鍋爆響的聲音,立刻就再拉一下線頭,趕緊拎起板油來,多用了一滴也是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