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補貼自費腸檢縮輪候時間

醫管局補貼自費腸檢
縮輪候時間

【本報訊】大腸鏡檢查需求殷切,醫管局下月初推出「腸道檢查公私營協作計劃」,讓病情穩定的病人自費提早接受腸道檢查。新計劃下合資格病人必須在公院輪候大腸鏡檢查、病情穩定、可在家中做腸檢前準備及適合在日間醫療設施內接受腸檢,醫管局會發信邀請約8,000名合資格者參加,估計病人最快可在2至3星期內接受腸檢。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庾慧玲指,現時約有3萬名病人輪候照大腸鏡,約一成非緊急例行個案病人需等60個星期或以上。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強調,計劃與「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不同,不少人或因肚痛、大便異常等因素需要做腸道檢查,未必只針對大腸癌風險,故推出由病人自費及政府資助的公私營計劃,為病人提供更多元治療選擇。

須付一千至二千元

獲邀病人可從醫管局腸胃肝臟科或外科專科的私家醫生名單內,自選一名醫生進行臨床評估、大腸鏡檢查及解釋檢查報告。如有需要,醫生亦會為病人抽取組織化驗、切瘜肉及商討跟進治療。醫管局會向每名病人提供一筆過資助,毋須切瘜肉者津貼為6,800元、需切瘜肉者為7,500元;病人要自費1,000元基本自付額,名單內約30%醫生或額外再收取最多1,000元診金。領取綜援或持有效醫療費用證明書人士將由醫管局代其支付1,000元基本自付額。名單暫有75名私家專科醫生,提供全港129個檢查點。醫管局預料計劃約1,800人參與,預算資助及服務費用1,600萬元,計劃不會開放予一般市民參加。當局暫定計劃推行至2017/18年度,2017年中會評估進度再考慮是否增加病人名額。
■記者袁楚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