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很幸運,工作上沒經過太多面試關卡,但為了才剛剛兩歲的曾小B,我已經連續2個星期去了2個幼稚園面試。
老婆插嘴:「我地已經算非常收斂,媽媽谷有人一次報咗20間。死未。」
或許在父母界,我們都是廢爸廢媽。
2歲的小孩子,有甚麼需要面試?面試意味篩選,才2歲,還是撒嬌的階段,他們需要的是淘氣而不是淘汰。
老婆插嘴:「有些學校只想見見家長,了解學生家庭背景,如果是斯文有學識的家長,在家庭教育影響下,學生的質素有一定保障。」
我又不服氣,如果家庭環境欠佳,老豆賭錢劈酒,難道不是更應該給予支持,幫助這些兒童學習成長嗎?
那次面試,我便遇上一件小事。話說幼稚園分開兩組面試,一組是家長陪同小朋友玩耍,一組是家長和校長對談。我拍心口表示,和校長面談的任務請交給我,保證讓他覺得不取錄我的兒子是教育界重大損失。
面試家長魚貫進入,每人都要介紹自己的身份。我心想不是廢話嗎?男的當然是爸爸,女的當然是媽媽,還會有其他可能嗎?結果,凡事有例外。
一個短髮,衣着鄉土味濃烈,皮膚黝黑的阿嬸,很不好意思的說:「我能說普通話嗎?謝謝啊,我其實,是小孩的鄰居。」甚麼?鄰居?竟然連疏堂親戚都不是,而是左鄰右里的鄰居?一眾家長都有點坐不住了,好奇望着這位「鄰居」。她怪不好意思的說:「我也說不出這孩子有甚麼特質,反正他很喜歡過來我家吃零食,都很聽話。」
為甚麼鄰居會陪同?是丈夫工作無法現身?還是離婚單親?無論那一個可能性,也不會是一個理想的家庭背景。你是學校管理層,請問你會取錄這個爸媽經常缺席的學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