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厚待青少年軍做法必須追究 - 盧峯

蘋論:厚待青少年軍做法必須追究 - 盧峯

特區政府對去年初才成立的香港青少年軍總會真可算是照顧周到,寵愛有加。這個新的制服團體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甚麼功績,也未看到對社會、社區、學校有甚麼貢獻,政府卻優先把位於市區(九龍灣)的一個三萬多平方呎校舍批給青少年軍作總部,其他歷史悠久得多的制服團體如已在香港扎根五十多年的基督少年軍則只能繼續無了期的等候,找不到固定會址凝聚會員,推動服務。這樣的「大細超」、這樣的厚此薄彼是甚麼原因呢!公眾不知道,官員也懶得解釋。

疑為政權設洗腦組織

特區政府對香港青少年軍總會的照顧不僅限於提供會址,民政局局長劉江華任主席的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華永)還以特快方式(前後不過六日)批出三千萬資助予總會,讓這個新組織有大筆資金可以裝修新會址以至購買其他物資及作經費。這筆資助額比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一般資助額高出十倍,審批過程也是前所未有的快速。據其他曾申請資助的團體指,以往的申請動輒需時幾個月,並需要不斷提交補充文件。今次華永卻像財務公司審批高息貸款那樣極速批出資助予青少年軍總會,當中有甚麼玄機不但啟人疑竇,更令人懷疑劉江華有沒有涉及甚麼利益或角色衝突。
可是,不管劉江華還是民政事務局對這些疑問都不肯作詳細解釋,只想蒙混過關。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罔顧確當程序偏幫青少年軍總會是為了甚麼?背後有甚麼企圖。
早在去年初這個以青少年為目標的新制服團體成立時社會已有不少質疑。一方面是香港青少年軍總會政治色彩太濃,由特首夫人任總司令,梁振英及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當贊助人,顧問團名單包括多位現任高官及前高官,包括劉江華、保安局局長黎棟國等。一個以青少年為主的制服團體背後居然有強大的政治建制力量支持,難免令人懷疑青少年軍不純粹是服務團體,還可能負有一些不能說的政治任務。
現在,青少年軍總會還未全面開展工作,還未真正服務社區及市民,特區政府已來個「特事特辦」,把大量資源包括珍貴的土地資源輸送到總會。這樣的特殊優惠會不會陸續有來仍是未知之數,但已進一步令公眾懷疑青少年軍總會並非一般制服團體,而是受政權刻意培植壯大的組織,背後肯定有它的政治意圖與計算。而環顧古今中外,基本上只有專權政府才會搞類似的青少年組織,並常帶有「洗腦」的性質,政府今次罕有的做法怎不引起公眾的疑慮。

厚此薄彼對團體不公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今次予青少年軍特殊對待顯然破壞了審批公共資源的確當程序及考慮,不顧公平公正原則,對公共行政及公共資源調撥機制造成巨大破壞。首先,青少年軍總會儘管政治後台雄厚,但宗旨、實際服務成績仍不清不楚,跟其他長期服務香港的制服團體不可同日而語,政府有甚麼理由反而把九龍灣三萬多呎土地優先批給它,其他條件優越、成績更好的團體則落空。這跟向來重視往績及貢獻的審批標準明顯不同,並充滿政治考慮色彩。當政治需要及立場變成決定公共資源調撥必要因素時,還有甚麼公平公正可言,其他團體怎麼可能信服!
在三千萬撥款問題上,劉江華有沒有利用他的權力為青少年總會爭取特別優惠,令它順利得到巨額資源更必須解釋清楚。因為它不但涉及公共資源是否恰當運用,更涉及可能濫權的情況。而一旦開了這樣的先例,坐擁各種各樣基金管理權的劉江華局長大可以同類方法把資源輸向建制派以至親梁振英團體,讓它們得到大量公共資源開展工作,甚至成為將來參與選舉的本錢,影響選舉公平公正。
我們認為,劉江華、特區政府以至青少年軍總會負責人不能再左閃右避,必須面對公眾清楚交代今次特殊優惠的糊塗賬。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