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發生多宗國際政經大事,包括歐洲及日本擴大量化寬鬆政策並推出負利率、英國公投脫歐,以及美國總統選舉出現爆冷結果等,均令市場大幅波動,迫使投資者重新部署投資組合,積極尋找新亮點。其中對全球經濟越趨重要的亞洲新興市場,則成功吸引資金持續淨流入。若投資者對這個與香港享有相同時區的市場感興趣,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也許是值得考慮的參與途徑之一。
隨着美國去年底首次加息推動美元回勇,亞洲新興國家貨幣的升值壓力也有所緩減;配合區內地緣及政治環境穩定,以及多國政府致力推行財政政策,新經濟模式發展亦逐步抬頭;加上企業盈利重拾增長,負債及違約率得以改善,股東回報率及信貸評級重新提升,而且股市估值又較歐美等成熟市場相宜,成功吸引資金垂青。
作為環球經濟其中一個增長引擎,亞洲新興市場目前企業的市值,已佔環球分額20%以上。不過該區在MSCI世界指數內比重卻只有6.3%,遠不及一眾成熟市場,而債市方面亦面對相同情況。儘管如此,相信隨着中國逐步開放銀行間的債券市場,可望吸引逾1,450億美元的海外資金進行投資,這將有助提升亞洲新興市場於多個主要環球債券指數的比重,意味着相關基金將增持資產至合適水平,或會掀起新一輪投資熱潮。
對香港投資者而言,投資ETF正是涉足亞洲新興市場的理想途徑之一,不但收費較其他產品低,而且可實時追蹤區內市場表現,方便資產配置的同時可實現資產多元化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香港ETF市場不但已越趨成熟,而且產品種類繁多,能為投資者提供充足的靈活度。一方面,透過ETF可涉足不同種類的資產類別,投資者可以有針對性地投資自己偏好的市場例如台灣或韓國,甚至是整體新興市場;另一方面,香港的散戶投資者更可運用本地上市的ETF,在自身的時區以高成本效益的方式廣泛投資於多個亞洲區重要市場。
當然,投資者在研究適合自己的亞洲資產ETF時,亦須嚴選發行人,留意其經驗與往績,並注意所發放ETF產品訊息的質素,才能掌握市場形勢及確立適當的投資策略。
貝萊德資產管理北亞有限公司
在香港,資料由貝萊德資產管理北亞有限公司刊發。此資料並未被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所審閱。本文僅作參考資料和教育用途,並不構成對任何人士投資證券或貝萊德基金的提呈發售、邀請或勸誘,或向居住於當地證券法禁止有關提呈發售、邀請或勸誘活動的司法管轄區的人士進行提呈發售、邀請或勸誘。投資涉及風險。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投資價值及其收益可升可跌,並不能保證。投資者可能無法取回原本投資金額。貨幣匯率變動亦可能導致投資價值增加或減少。稅項水平及稅基可能不時變更。文內所載部份信息可能來自貝萊德認為可靠的外部來源。文內所述觀點並不構成投資或任何其他建議,並可予以修改。有關觀點不一定反映貝萊德集團旗下任何公司的意見或其意見的一部份,且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性,閣下亦不應依賴於此。
©2016 BlackRock, Inc.版權所有。iShares安碩R及BlackRockR乃BlackRock, Inc.或其附屬公司在美國及其他地方的註冊商標。所有其他交易商標、服務標記或註冊商標乃為所屬者擁有。如欲查詢詳情:香港媒體-歡迎瀏覽公司網頁 http://www.blackrock.com/hk 或Twitter:@BlackRock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