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 請不要仇老(執業律師 任建峰) - 任建峰

無論如何 請不要仇老
(執業律師 任建峰) - 任建峰

香港近年的仇恨情緒逐漸蔓延。首先,我們有不少較年長的一輩仇青,不斷責罵他們搗亂、身在福中不知福等,更以「廢青」等詞詆毀年輕人。然後,我們就仇外,建制派有他們的「假難民」、本土派有他們的「蝗蟲」。
但最近,社會多了一股仇老的情緒。我見到越來越多人(特別是年輕人)把長者稱為「廢老」。起初,我以為這只是就年輕人被稱為「廢青」開一個玩笑,諷刺一下「廢青」這形容詞的荒謬。
不過,慢慢地我就發覺原來這股聲音並不止於此。在網上(甚至有時在公共交通上),我開始見到有人認為應該全盤否決長者的人生經驗。我見到有人說長者不事生產、要年輕納稅人養起他們(如果說起全民退保建議就更「反老」),又阻礙社會進步。我甚至見到有人投訴,質疑為何在公共交通應該讓座給長者。
在某程度上,年輕人對年長的一輩有某些不滿是可以理解的。年輕人追求民主、自由,有些長者都會說這是不切實際,然後就說大家要面對現實。年輕人說讀書艱難,有些長者就會說有機會接受教育已經很幸運,不應投訴太多。年輕人指出就業、置業等生活困難,有些長者亦會說他們以前怎樣艱難都是這樣過。有些長者那種「我食鹽多過你食米」的態度的確能使人覺得煩厭。
但這並不表示大家應該仇老,或把他們的一切都否決。就算我們暫且不從倫理道德層面去看這事,去狠批、醜化普遍立場較保守的長者會令他們突然同意取信較開明的思維嗎?如果這種策略是有用的,我相信很多被批為「廢青」的人士都會突然變成為錢向上爬的專業人士或企業家了。現實就是,如果我們想推動更民主、更進步的社會,嘗試說服與年輕人有同樣參政、投票權的長者是不可缺的,而溝通應該總比醜化有用吧。
再者,仇老其實是很不道德、很短視的事。無論不少長者的政見是怎樣都好,事實就是,他們的確是有份創造早年在經濟、文化上的「香港奇蹟」的基石。就算他們的見解與年輕人南轅北轍,香港能有一群受過較多教育的人可以跑出來爭取公義,某程度上都是因為長者過往為建立這個家園付出過的努力。就算他們有時固執、語調帶點高高在上,他們的確是人生經驗較多,就算我們未必同意結論都不妨多些聆聽理據吧。而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將來都會老。將心比己,如果我們將來要面對的年輕人都很不敬地說我們是「廢老」、負累,難道我們不會心碎嗎?
所以,我懇求大家,無論對某些長者的政見有多不滿也好,我們都應該去感激、尊重、照顧我們的長者。如果我們都仇老,輪到我們年老時被青年人批鬥,就不會有人同情我們了。
註:以上是筆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他所屬的律師行或團體。

任建峰
執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