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上周六的台慶節目,錄得22.9點平均收視,創下有史以來的最低紀錄,可說是該台邁向五十周年的「奇恥大辱」。
顧名思義,以「萬千星輝」去賀台慶,在該晚出場的嘉賓與員工,都必定是「晒冷」之選,該晚傾全力也只能擺出如此陣容,不單令TVB 49年影視成就一夜斷送,亦令香港半世紀的文化影響成民間傳奇。
沒有了邵爵士,換上的新主席及領導人,沒有觀眾認識,更不會相信他們會帶領電視台會為香港多做些好事,台慶變成留下來的員工每年一度「行禮如儀」的慶祝,公眾又怎會感興趣!
平心而論,在這次台慶表現的TVB「原素」,陳百祥、鄭裕玲、汪明荃及薛家燕等元老級擔任主持,但他們在該晚的角色與表現,不單已沒有過去的魅力光芒與壓場,甚至只能予人英雄遲暮的感覺。更有甚者,薛家燕還要出賣事業線,與年輕女性藝員鬥騷本錢,全晚節目的最大賣點竟是「波濤洶湧」。
近年TVB最備受矚目及贏口碑的「福祿壽」三星,當晚也明顯是勉強出席,除了只交行貨了事,更以嘲弄同事為樂,完全沒有團隊精神。平日「福祿壽」在節目中這樣做完全可以接受,因為嘲人之餘必會同時自嘲來製造最大的娛樂效果,但在台慶以此手法去標榜自己,卻反映了今天機構的內部合作與互相尊重肯定好不到那裏去。
令人深思的還有幾位由有線電視跳槽至TVB的王牌司儀。陳貝兒及陸浩明在有線電視肯定是頂尖人選,在台慶夜亦明顯是日後的司儀接班人,但綜觀全晚表現,不單全無昔日獨當一面的氣勢與神采,甚至只淪為叨陪末席的一員,與無綫的幾位殿堂元老級主持相比,老年觀眾只會愛舊人,年輕觀眾不會愛新人,他們是否「明珠暗投」,會否後悔不已,心中自知。
過去ATV的藝人轉投TVB,大多馬上風生水起,所以能獲TVB高層青睞,絕對是登龍捷徑;今天在TVB出現的前有線藝員多不勝數,竟不知是在看無綫抑或有線,觀眾若經常收看兩台,一定難分彼此;這趨勢及觀感對TVB最為不利,但其他電視台亦未能得益,結局一定是全人皆輸之局,但最大的損失者應是香港觀眾。
TVB最先失守的是新聞節目,管理人員還可自我安慰,對廣告收入影響不大,在政治的大得足以抵銷形象上的小失;但如今連台慶的收視也兵敗如山倒,甚至比2013年時香港有人發起「萬千熄機賀台慶」的收視也有不如(平均收視仍有29點),則我們可以肯定,今天的TVB,將會有如何艱難與黯淡的五十周年。
老醜逼扮青春,下流強作上流,老年人不忍看,年輕人不肯看,TVB不再是香港一同珍惜的本土文化,甚至不會是我們亟欲保存的歷史遺產;「TVB變CCTVB一語成讖」,有誰想到「五十年不變」於TVB,竟會結束於2016年!
周信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