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從「施政」到「施策」 - 李怡

世道人生:
從「施政」到「施策」 - 李怡

梁振英晉見習近平,二人在媒體面前講的是飛來秘魯有多長時間這種無聊話。一國領袖,一地首長,即使不想記者抓住甚麼重要訊息,至少也可以想出幾句稍許生動的談話吧,何至於低智到講飛行時間呢?
新華社其後報道,習近平向梁說,希望梁帶領特區政府管治團隊「繼續綜合施策」,堅決維護國家統一,保持社會政治穩定。
施政,我們都聽很多了;施策,則似乎沒有聽過。中共最高領導人用「施策」來取代「施政」,看來不是偶然的,其中應該含有些「微言大義」。
政與策如何區分呢?政是指政策;策就是指策略。政策,英語Policy,指政府、機構、組織或個人為實現目標而訂立的計劃。有清楚的目的性。策略,英語strategy,是指為實現某種目標所擬定的行動方式,或指實現計劃的一種藝術。不含有主導目標的職能。大陸的百度百科對政策的解釋是:國家政權機關、政黨組織和其他社會政治集團為了實現自己所代表的階級、階層的利益與意志,以權威形式標準化地規定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奮鬥目標……。政策的實質是階級利益的觀念化、主體化、實踐化反映。而策略的解釋是:計策,謀略;為實現目標而制訂的行動方針和鬥爭方法、鬥爭藝術。
很清楚了。施政,是可以自己訂立目標,並可以訂下行動計劃;施策,就是為實現上級已訂目標的行動方式,或執行目標可以採取的藝術。施策這個詞,是新近才從日文轉來用的,大陸「詞網」的解釋是「採取措施」。
從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到現在提出的「綜合施策」,顯示中共對一國兩制的思維有了根本改變。《基本法》規定特區政府享有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的「行政權」,實質上已被改為「行策權」,行政長官實質上已是「行策長官」,每年一度的施政報告,去年不是已經淪為講了十多次「一帶一路」的「施策報告」了嗎?
其實自2012年梁振英上台後,行政長官已經變成奉行北京政治目標的「行策長官」矣。只是半數由普選產生的立法會,和獨立的司法機關,對梁的「施策」還是阻頭阻勢。於是2014年國務院發表白皮書,將所有公職人員包括相當大部份是外籍人士的法官均納入為必須「愛國」的「治港者」,「對國家效忠」,並「接受中央政府……的監督」。
梁振英其後挑起「港獨」議題,大概也是他「施策」的一部份,目的是執行北京排除港人自主意識、實質上否定港人治港的政策。「施策」繼續鬧到為普選議員設限,鬧到這次釋法,把所有公職人員的宣誓效忠改為「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香港特別行政區」,也就是今後公職人員包括法官都要按照一國一制去「施策」。
去年底,689到北京述職,已改變了平起平坐的一國兩制座位安排,這次晉見更擺明要香港特首「施策」而非「施政」。唯唯諾諾笑滋滋的行策長官,是埋葬一國兩制的頭號殺手。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