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青年講呢啲 - 馮睎乾

德國青年講呢啲 - 馮睎乾

《牛津字典》近日公布「Post-truth」為年度字,它是形容詞,指「取悅民眾的言行,比客觀事實更能左右公眾意見」,常見配搭是「post-truth politics」(後真相政治),特朗普正是此道代表。世界各地都有年度字評選,主辦機構通常是語言學會、出版社,例如歷史最悠久的德國年度字評選,就是由「德語協會」(Gesellschaft für deutsche Sprache)舉辦。至於「香港年度漢字」,真係人唔笑狗都吠,主辦者竟是盛產潮語如「劍弩拔張」、「子烏虛有」的民建聯。
在德國,除了德語協會,以字典著名的朗氏出版社(Langenscheidt-Verlag)也會選出「青年人年度流行字」(Jugendwort des Jahres)。香港年度漢字,民建聯會事先篩選出十個字,再由公眾投票;德國青年人潮語評選則反過來,他們先列出三十個候選字,由公眾投票,然後給有最終話事權的小圈子評審一錘定音。去年網上投票,德國年輕人選出「Merkeln」一字,惡搞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它是動詞,意思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如果香港人要造個類似的詞,十幾年前一定會說「好董建華」──但評審不理投票結果,欽點「Smombie」(智能手機喪屍)作為年度潮語。今年又如何呢?
朗氏出版社選出源於英文俚語的「fly sein」,意思是「(人或事物)好鬼正」。但據網上投票,德國年青人最喜歡「isso」,那是「Das ist so」的縮寫,表示同意;其次是「Vollpfostenantenne」,字面義為「蠢人天線」,其實指「自拍神器」;此外還有「Hopfensmoothie」,字面解作「啤酒花沙冰」,即「啤酒」,以及「Bambusleitung」,字面是「竹管」,實際用來描述「不穩定的網絡連接」。要了解年青人內心,最好研究他們的流行語。看這投票結果,我覺得德國青年很幸福,講的都是日常瑣事,除了去年「Merkeln」,潮語都不涉政治。反觀香港,最熱門的可能是「革命」,怎會是「isso」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