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規定:立法會議員就職「必須依法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現在,中共就以民主派多名議員宣誓「不莊重」為詞,要革職查辦。其駐港辦公室法律部長王振民說:「議員的誓詞羞辱國家,是不效忠的表現。」
而在大陸,「忠」也成為青雲路上的指南針。習近平上月獲加「黨核心」尊號之前,忠貞之歌就響遍各地,唱得最起勁者,有天津市書記李鴻忠,詞曰:「赤膽忠心,堅決擁護習近平總書記的絕對權威……」新疆書記陳全國也高唱:「對習總書記的黨中央,必須絕對忠誠,那『絕對』二字,尤其要緊。」而早在今年二月,中央電視就以十二個大字,恭迎習近平到訪:「央視姓黨,絕對忠誠,請您檢閱。」
中共所說「忠」的意思,習近平二○一四年十月在中共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上,解釋得清楚:「有人無視黨紀黨規,妄議中央。」次年公佈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即以此為主調:「妄議中央大政,破壞黨的統一,事情嚴重者,開除黨籍。」今年十月,李鴻忠主持天津高級幹部政治學習會議,精闢講述了習近平思想:「認識須一致,思想須統一。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換言之,俯首搖尾,唯命是從,就是「忠」。這和我國儒家的觀念,大有徑庭。
《荀子•子道》載:魯哀公曾經問孔子:「臣從君命,貞(忠)乎?」孔子明知言之無益,三問三不答,退而把哀公之問告訴門生子貢。子貢說:「臣從君命,貞矣,夫子有奚對焉(老師還能怎樣回答呢)?」孔子認為他沒有見識:「小人哉,賜(子貢)不識也。昔萬乘之國,有爭臣(敢犯顏直諫的大臣)四人,則封疆不削(國土可保)。臣從君,奚臣貞(怎算忠貞)?審其所以從之(擇善而從),之謂貞也。」
新中國政壇却沒有直諫觀念,只有妄議之罪。所以,本屆香港立法會議員就職,梁國雄宣誓之前喊一聲「人民自主自決」,鄺俊宇宣誓之後說一句「我要真普選」,都是「不效忠的表現」,更有所謂市民訴諸法庭,務求褫奪其議員身分。
在大陸,《南方周末》、《炎黃春秋》兩份雜誌,一南一北,算是頗為敢言,達不到中央電視台「絕對忠誠」的標準。所以,習近平二○一三年才登極,即着手收拾《南方周末》;今年八月,再出手收拾《炎黃春秋》。十一月七日,他會見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會代表,要他們「同黨中央一致」,也就是要「絕對效忠」。
忠、奸觀念,中國人向來十分清楚,但是,今天,傳統觀念得改改了。在大陸,李鴻忠之流是忠的,民權律師高智晟等則是奸的;在香港,梁國雄等是奸的,行政長官梁振英之流則是忠的,而且是絕對忠的,「那『絕對』二字,尤其要緊」,孔子請不要駡甚麼「小人哉」。
古德明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