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以貴租落戶中環,肯定是錯誤決定,敗走只是時間問題。
四年前,A&F以月租700萬元租下中環畢打行,雖然大家驚訝租金貴,但又會將事情合理化,指自由行夠旺,A&F在港開旗艦店,等於向內地旅客做宣傳,部份租金當做廣告費云云。
還記得2012年8月A&F開張大吉,我也有去湊熱鬧,午飯時間走去八卦,廿名赤裸上身的肌肉型男在店外一字排開,又揮手,又跟女途人影相,好不熱鬧;當時還要排隊才可以內進,相當巴閉。
入店逛過一圈後,我從此再無踏足。原因好簡單,店內實在太黑太嘈,黑到一個點,根本無法看清楚衣服的顏色。幾百蚊件衫,好歹也要讓我看清楚。肌肉男雖然好看,但不足以讓人蒙查查放低一千幾百,買件不清不楚的衣服回家吧。
A&F以肌肉男做宣傳,以前可能work,但現今消費者的頭腦相對比較清醒,斷估好少以為自己穿上A&F,就變身肌肉男咁型啩。
若是想針對土豪式消費的內地人,A&F這個品牌又不是最高檔,土豪要花錢,都花在最貴的東西上,A&F不是他們那杯茶。
不過,A&F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確紅極一時,1992年開始擔任行政總裁的Mike Jeffries靠型男靚女,將A&F打造成一個感覺好型的品牌,吸引好多花得起錢的美國年輕人進貢。可惜,人會變,品牌也會老,年輕人轉投Forever 21與H&M懷抱,A&F銷售下跌,Jeffries於2014年底都要走人。
Jeffries其中一個敗走原因就是過度擴張,面對Forever 21與H&M的挑戰,仍不斷增加分店,在香港開旗艦店便是他在位時的一個決定。A&F近年在行政主席Arthur Martinez帶領下,希望力挽狂瀾,但無大起色。
A&F肯定不是單一故事,思捷(330)、英國馬莎均面對品牌老化的問題,即使一個品牌曾幾何時幾咁輝煌,始終要睇餸食飯,因應市場需求作出調節,老是覺得自己最正最靚,只有死路一條。
高淑嫻
https://www.facebook.com/koc9n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