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法損害沒完沒了(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鍾劍華) - 鍾劍華

釋法損害沒完沒了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鍾劍華) - 鍾劍華

對於習慣了自詡事事正確、永遠正確的中國共產黨,當然一如既往,一口咬定人大釋法絕對有必要、無可避免而且及時。所謂釋法,實際上是因應當權政府當前的政治需要,為原來的法律條文增加新內容。如此釋法,肯定是製造的問題比解決到的問題多。但當權者及建制陣營中人也只會繼續堅持這是對《基本法》最準確及最正確的解釋。
管治班子中除了政務司長隱隱晦晦的表露出對釋法有保留之外,直到這個周日,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也說釋法已成事實,現在能做的就是把損害減至最低。這是至今為止香港管治班子裏一個較為老實的表述,承認釋法對香港造成損害。香港政治搞到如斯田地,其中一個原因是管治班子及建制中人能夠保持頭腦清醒的人越來越少。林煥光有關說法一出,前律政司長梁愛詩即日作出反駁,還說人大適時釋法才是對法庭最有利。如果掌握權柄的建制中人大部份都是如此不理性,香港的政治亂局除了繼續不斷惡化之外,還會有其他可能性嗎?
這次釋法造成的結果必然是把青年新政兩位議員踢出局,北京當局希望達到的目標無疑是完成了,但人大釋法後這十多天下來,引發的問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明顯,造成的損害及問題也越來越難以控制。這損害最起碼有兩方面。

立法會正常運作受干擾

首先是自釋法以來,由市民提出的司法覆核一宗接一宗。建制派在有釋法結果前已經在姿態上暗示及鼓勵其支持者透過司法覆核來挑戰個別議員的席位。釋法文件出來之後,做這樣的事就更是大條道理了。也正因為那份釋法文件把一百多字的法律條文創造性地釋出過千字,製造了太多演繹及詮釋的空間,非建制派的支持者因而也可以找到以牙還牙的可能性,結果是提請司法覆核的案件一樁接一樁,連特首梁振英及十多位建制派議員宣誓的合法性也受到挑戰,而且似乎還未停下來,火頭也越燒越大。近幾天,就連拿着英國護照的盧偉國議員是否真心效忠國家,都可以成為司法覆核的理由。未來一段時間,從這個角度提出司法覆核的案件,似乎也會陸續出現。
到了現在,已經有接近一半立法會的現任議員受到司法覆核的挑戰。如此下去,可能會有更多議員受到官司纏繞,未來一段時間內立法會的正常運作也必然會受到嚴重的干擾。香港政府的施政困難也只會越來越嚴重。而且,無論司法覆核的結果如何,這麼多議員的合法性受到挑戰,對立法會公信力造成的傷害也是難以彌補的。
另一個更嚴重的傷害是對法院獨立性及權威的衝擊。釋法文件出來之後,法院在判決政府提出取消兩位議員議席時,宣稱有沒有人大釋法,法庭的判斷也會是一樣。判詞中也沒有引用釋法文件的內容,只是以《基本法》104條及原有的《宣誓及聲明條例》來作判決的基礎。這一個做法驟眼看似是迴避了因為釋法而決定裁決結果的懷疑,從而減少對司法制度造成的傷害,同時也滿足了把梁、游二人踢出議會這個目的。法官無疑是用心良苦,但正如前立法局主席黃宏發所言,他就不相信法庭不是因為受到釋法的結果而作出這樣的裁決。市民中抱有這種看法的相信大有人在。只要有部份人對法庭作裁決的獨立性有所懷疑,或者有更多人相信將來只要法院有可能對具爭議的事件作出不符合北京心意的裁決時,都有可能會招來另一次釋法,司法制度的獨立性已經是受到了難以彌補的破壞。
況且,就算是迴避得一時,也沒有可能長期把人大那一份釋法文件放在櫃桶底。當司法覆核的案件陸續需要作出裁決的時候,引用人大釋法的說法最終似乎也是難以避免的。
無論北京當局如何堅持自己正確,也不論絕大部份本地的建制派人物如何強詞詭辯,人大釋法造成損害是顯而易見的,否則也不會有超過二千名來法律界的人士出席黑衣遊行來表達他們的憂慮和不滿。最令人憂慮的是沒完沒了的司法覆核,只會把損害繼續擴大下去。

鍾劍華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