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灣郵輪碼頭本月初有寶馬越線把單車友撞至身亡,死者是大學生梁永漢。過去三年與單車有關的交通意外,每年平均多達二千多宗,死亡個案大約是6至10宗 ,大多都在馬路發生。單車愛好者余靄聯(Liza)去年踩單車時,被私家車撞至重傷,幸好大難不死,「住了三星期醫院,斷了七條骨,全身大約縫了四十多針。」很多人以為她出事後,會害怕踩單車,她淡淡地道:「吊詭地踩單車是最好的復康運動,你一是由得雙腿情況惡化﹐或是你再做運動。」
Liza去年6月踩公路單車由大埔往元朗,在石崗軍營附近,被一架對面行車線,掛P牌的私家車越線撞倒。除了影響她腳部的活動能力,手部以至全身平衡力也大不如前。幸好她在政府做了半年物理治療,成效顯著,由不能走動,至今能不依靠任何輔助工具行走,不過稍為高的樓梯便要單腳逐級落。好動的她,不想因為傷患影響自己的興趣,沒踩馬路,選擇單車徑,只於平日人少的時段踩,雖然平衡力沒從前那麼好,但比當初改善了不少。她建議踩馬路人士最好學過車,對路況及道路規則較熟悉,最好和朋友同行。當然要有齊法例規定的裝備,包括車鈴、剎車掣、反光板,晚上便需要配備白色頭燈及紅色尾燈。法例沒規定單車人士戴頭盔,但一個頭盔可隨時保命,而Liza感恩出時戴了頭盔,「就算有輕微腦出血,也未至於嚴重昏迷,十分幸運。」
真的要在馬路踩車,陳家良可以教大家三個貼士,他是香港單車同盟成員,又在基督教協進會當單車課程的導師。首先他提醒,在行車線狹窄,宜佔用慢線中間位置行駛,這樣汽車不會攝進來共用行車線。在路口轉彎時要打手號,令司機明白你的行車轉向。路面有時都暗藏陷阱,坑渠蓋很易攝車軚,記住避開。見到路邊停靠的車,陳家良指出,有時車上的人下車,開車門時,未必留意到單車,因此要留意汽車有否打燈,保持安全距離便不會撞倒。記住這些貼士,便可安心又放心。
記者:梁慧琳
攝影:陳健邦、黃子偉、梁志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