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版見到「候選十大漢字」。六個字,組合怪怪的,一看就知是祖國合成。見慣所謂的十大、候選,明明是欽點,硬要高調宣傳是候選。如果這是一碟菜,也未免炒得太爛太嗆了。華語、漢字,曝光率高,經常跟愛國社團拍住上,味道那麼火紅、刺鼻,讓人聯想起二噁英蟹,避之則吉。
本地薑,懶理什麼漢字不漢字,本年度最爆的字詞,不是漢語,是DQ,看好了。
從人大釋法到選委會小圈子搶入閘,無處不DQ。選舉主任,是DQ始作俑者。一直以為球證是DQ天王的波牛,從今開始,懂得越位陷阱多到香港人無得避,判十二碼那一方,肯定是已經贏到開巷的對家。操刀那個,跛子都知道,一定判射入!因為,睇清楚未,龍門搬了!
DQ、搬龍門,輪到司法覆核。回歸N年,司法覆核是稀客,但JR跟DQ食住上,今年忽然特別多。覆核復覆核,市民被麻木,如果是一場波,已經打到14比0,正常球迷掃興離場,收了三百元叫囂費的外援湧入場大喊「DQ,JR才是真名牌!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