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要求即刪資料

應要求即刪資料

【本報訊】傳真社報道,3款來電攔截手機應用程式涉將收集的用戶通訊錄整合成公開資料庫,只需輸入電話號碼就可追查號碼持有者身份。有專家指,若市民查看後發現電話號碼及個人資料外洩,應立即通知相關公司刪除資料,及向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投訴,以便公署跟進。

方保僑指TrueCaller及Sync.ME需輸入電話及gmail電郵賬戶才可搜尋,為防止個人電郵資料被相關公司收集,建議市民宜先新開gmail電郵賬戶,以便查看搜尋。資料圖片

開新電郵賬戶查看

市民可查看個人資料公開資料庫。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指,TrueCaller及Sync.ME需輸入電話及gmail電郵賬戶才可搜尋,為防止個人電郵資料被收集,他建議市民先新開gmail電郵賬戶,以便查看搜尋。
一旦發現個人身份及電話號碼等資料在資料庫內,資訊科技界立會議員莫乃光建議,若為該應用程式用戶,應即刪除程式,並要求相關公司立即刪除資料庫內的所有個人資料。
本身是科技公司法律顧問的法政匯思成員蔡騏指,用家若沒有得到朋友授權,就向相關程式提供朋友資料,可能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中保障資料的原則,「朋友提供電話號碼目的係作為通訊,但用家再向第三者提供號碼加入資料庫,就有違當初收集資料嘅用途」。
但蔡指,相關程式開發商所在的司法管轄區都在外地,市民難追究法律責任,建議受影響市民向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投訴,以便公署向相關公司所在的司法管轄當局商討及追究。他又呼籲當局檢討本港私隱法例,「要緊貼社會使用通訊科技發展嘅保障」。
■記者謝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