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林普勝選,大量左膠未能悔改,仍然破口大罵,侮辱民意,譬如將杜林普標籤為「狂人」。
所謂狂人,不過是敢說真話,特立獨行,性格強烈,反抗極權,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
狂人為什麼一定要「負面」?李白自稱:「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意思就是:我喝醉之後,連孔子也敢嘲笑。中國古代的知識份子,有竹林七賢的狂狷之士。魯迅的「狂人日記」,狂人就是一個敢反抗的人。
在偽善、平庸、愚昧的主流之中,世界需要狂人,敢於叛逆、顛覆、起義。「飛越瘋人院」的男主角就是狂人。左膠將愚眾洗腦,令他們以為狂人就是希特拉、卡達菲,或菲律賓的杜特。「狂人」一詞的定義狹隘而負面,扼殺文化、限制思想,莫此為甚。
可惜不管左翼自由知識份子如何恃「精英」的話語權傲慢,如何抹黑,將狂人定性為大男人主義兼種族主義者,辱罵其選民為工農的窮人、社會的失敗者,狂人的選票中白人婦女有五成,年入十萬到二十五萬美元的,比民主黨的選民多。
狂人戳破了虛假的面具。譬如轟炸巴爾幹半島、支持攻打伊拉克、派兩艘戰艦去台海、轟炸敘利亞、重返亞太,此等「帝國主義」行為,全是希拉莉做第一夫人或做國務卿任內發生的。反而杜林普主張對俄講和、由東亞撤軍。希拉莉之「狂」,遠在杜林普之上,卻無人稱之為「瘋婦」。
說一套做另一套,加上什麼華爾街和沙地捐款,還有電郵的粗疏任性,大量美國的選民看清楚了這群撒謊自戀的偽精英。反而希拉莉輸得有點寃:她知道如何玩形左實右、哄騙左傾幼稚的大愛追隨者,他們不懂外交、也不悉世界,但她的「鷹派」外交,雖方向正確,卻受制於真正狹隘無知的一干信徒。因為國際戰場是另一個遊戲,真的只配精英來玩。
希拉莉的不幸在於她明明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但在勢力龐大的左膠及其洗了腦的信眾面前,必須長期裝扮作假,但杜林普不須要。
「不扮高深,只求傳真」,左翼精英有太多故作高深的學術理論,最後卻為一個傳達真相和常識的人擊破。在政治的世界裏,沒有對錯,只問成敗,而成敗不由誰來佔領道德高地而定,最終決定於真偽之別,以及因果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