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去年港府為配合國家任務,高調設抗戰勝利紀念日公眾假期,一年過去,政府卻帶頭破壞本港戰爭歷史遺址景觀。水務署近月在黃泥涌峽,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機槍堡遺址外圍,鋪設一條直徑達20釐米的地面水管,並以石屎躉鞏固,破壞景觀。歷史學者指,涉事建築是抗戰史中,香港守衞戰最主力機槍堡,水務署做法對昔日保衞香港戰士極不尊重。
學者:不尊重衞港戰士
涉事機槍堡屬黃泥涌峽軍事遺址建築群的一部份,2009年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機槍堡所在的黃泥涌峽徑,在十多年獲旅遊事務署推廣為軍事遺蹟徑。軍事遺址內共有兩座機槍堡,今次受影響的是2號機槍堡。
退休銀行家、現為香港軍事歷史研究者的郭菲臘(Philip Cracknell),早前準備帶隊到軍事遺蹟徑參觀時,發現機槍堡景觀遭水務署工程破壞。現場所見,水管由多個石屎躉接駁,橫越機槍堡的正前方。
郭菲臘說,黃泥涌峽在1941年的港島守衞戰中是主要戰場,當年的12月19日,在港島東北岸登陸的日軍,向渣甸山一帶推進,闖入黃泥涌峽後遭義勇軍開火炮擊,雙方經過一整日激戰,義勇軍被迫投降,但該場戰役已是日軍侵略香港期間,傷亡最嚴重一仗。郭批評當局做法不僅嚴重破壞機槍堡景觀及歷史價值,更極不尊重英勇保衞香港的戰士,「機槍堡是香港戰爭史上的聖地,雖然無法查證有多少士兵在機槍堡喪生,但水務署今次有如在士兵墳前鋪水管,是極不尊重」。他發起網上聯署要求水務署改道,將水管遷移到5米外的山坡位置,目前已有逾650人參與聯署。
研究本港戰爭歷史的前古諮會成員高添強批評,水管工程明顯嚴重破壞機槍堡整體歷史氛圍,「義勇軍奮戰令日軍有600幾人傷亡,寫埋入日軍作戰報告,係香港守衞戰最主力嘅機槍堡,點解政府一次又一次唔尊重歷史?」他說,水務署在十多年前也曾縱容承辦商在黃泥涌峽高射炮炮台遺址上,放置貨櫃作臨時辦公室。
發展局表示,水務署承辦商曾就該水管更換工程向古蹟辦查詢,古蹟辦已明確指出水務署在該範圍內進行工程時,要避免對附近軍事遺址造成任何不良影響,水務署亦已答允將工程對軍事遺址的影響減到最少。水務署截稿前未有回應。
■記者鄭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