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抵抗英治,以勇武起義作始,公民抗命竟功。
英屬東印度公司原本對殖民地擁有治權,為了維持區域秩序,他們僱用了數以萬計的印籍土兵團(Sepoy)。1857年,東印度公司為部隊配備可作快速上膛的新式來福槍子彈,但有傳彈殼的潤滑油是以豬牛的脂肪製成,對土兵團來說,不管忌諱豬的回教徒或崇拜牛的印度教徒,此舉實乃莫大褻瀆,兩者與東印度公司已積怨多時,這導火線結果將新仇舊恨一次過引爆,釀成持續超過兩年的武裝衝突(Sepoy Mutiny),罹難者數萬至數十萬,已無從稽考。事故反映管治團隊政治敏感度不足,假若他們懂得尊重當地文化,改用魚油、植物油或其他印度特產的油作潤滑劑,已能避免一場管治危機。
近百年後,印度終在甘地引導下成功獨立,當中最關鍵是一場叫食鹽長征(Salt March)的不合作運動。
昔日英治下,殖民地要繳納鹽稅,食鹽由政府包銷,民眾曬製私鹽是屬違法。1930年,甘地發起遊行抗爭,這起初由數十人參與的運動(註:他們總共走了四百公里),發展到及後的遍地開花、全民覺醒,最終迫使英廷取消鹽稅,自此,百姓便能自由曬製共鹽(Common salt),在日後的獨立革命和政治生態,共鹽也有着其象徵意義。
然而,英廷包銷官鹽不只為了私利,印度土壤及飲食缺乏碘質,故甲狀腺問題是極為普遍,尤其能影響兒童智力及發育的矮呆症(先天性碘缺乏症候群,Cretinism),英國人在官鹽加入了碘,這樣便能提升民眾健康。取締官鹽後,大家又得食用回低碘的共鹽,印度政府曾多次嘗試強制食鹽加添碘質,這卻往往喚起反殖民的民粹意識而遭到否決,就如當年的土兵團,加碘鹽等於污穢的豬油,共鹽便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牛脂。當然,非常時期得用非常手段,但因循與盲目的偏執,最終害苦了,只會是民眾的福祉。
麥煒和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