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觀點:特朗普對亞洲的影響 - 潘國光

基金觀點:特朗普對亞洲的影響 - 潘國光

特朗普的競選口號是「要令美國再次強大」,從他的政綱及言論可看出,這口號包含着強烈的保護主義色彩。他曾以商人的口脗指出,美國龐大的貿易赤字好像是一種「業績虧損」,他毫不保留地表示會向中國徵收45%關稅及把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中國向美國出口總額於2015年達到4,100億美元,當中美國向中國徵收的平均稅率約為3%。假如美國向中國單向徵收45%新稅率,這將引致中國每年總出口減少約1,500億美元,中國GDP因而每年減少約0.7個百分點。假如中國政府沒有對相關出口商提供補貼,他們將會被迫撤離美國,但也有可能會透過貿易轉移效應,把貨品出口至關稅較低及需求模式相似的其他進口地區。
現時中國向美國提供不少加工製作過程,例如向美國進口電腦及手機零件然後加工,繼而出口回到美國。假如美國向中國徵收懲罰性關稅,不但會影響中國向美國的出口,連帶也打擊美國向中國的出口。若美國堅持徵收新稅,不但會影響到中美貿易總額,連帶亦會影響到中國與其亞洲貿易夥伴之間的貿易需求,其中台灣將首當其衝。
另外,美國亦有可能會對現時雙邊呈現高量逆差的其他貿易對手包括日本、南韓、台灣、香港、新加坡及東協等採取類似的懲罰性手段。此等國家或地區分別與美國及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量若同時下降,變相要面臨雙重打擊,整體亞洲的經濟增長或會因而每年減少1個百分點。考慮到中國有可能會對美國作出報復式的反徵稅,整體貿易量的降幅將會更大,那變相是等同進入了一場貿易戰,在這情勢下,競爭性貨幣貶值將在所難免。
特朗普最終或許會下調他對中國徵收的新稅率,但對亞洲出口國家會採取強烈保護主義的舉動似乎是無可避免。對中國及亞洲而言,這將會是有危也有機。危就是與美國的貿易關係將呈現大幅倒退,機是中國勢將會加快與其鄰近國家提升現有的自由貿易區域概念,包括強化「一帶一路」、「金磚五國」以及在中亞、東北亞及東南亞等現有的一系列貿易協議等等。
特朗普醞釀採取貿易保護主義的同時,似乎亦準備在軍事上減少干預亞洲地區。筆者不預期美國實際上會真的撤出亞太區現有的軍事部署或援助協議,但很可能會利用此等軍事協議來作為與其盟友進行上述貿易談判的籌碼。因此,可預期美國在亞太(及全球)的軍事盟友將要為此而付出較大的金錢代價。這或許會間接促成此等美國的軍事盟友對中國改變立場(例如近期的菲律賓),採取較務實的雙邊或多邊貿易合作態度。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