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名字呢家嘢,不由你不信邪,叫慣叫熟就毋庸講道理,琅琅上口的用家睬你都傻。譬如哈利波特的漂亮女書友,香港譯妙麗不但冇個音忠於原著,還和老牌鞋店Millie的註冊商標撞到正,幸好當年沒有濕濕碎的版權法例,否則實畀人告到當了魔法棒也不夠支付律師費。國語地頭譯赫敏,大大話話起碼對口形,但我們卻無論如何不願意改口,麗質天生難捨棄,實行一路把妙女郎叫到她成為妙太婆那天。又譬如,前天馮君談論高達拍於六二年的性工作者經典《Vivre sa vie》,筆尖溜出《我的一生》,老糊塗叻唔切以為新婚的他和馮太鸞鳳和鳴到沉醉在不分彼此狀態,將《她的一生》攬上身之後變成第一人稱,幸得具正確歷史感高人指出,這碗慰藉文青的心靈雞湯在港胞舌尖,從來都是「我」不是「她」,企圖撥亂反正跡近枉作小人,教我慚愧萬分,巴不得狠狠摑「她」幾巴掌。
呢期精彩戲名層出不窮,一部比一部擲地有聲,又鬼馬又順口又搔正癢處,肯定能夠取代原名落地生根,為香港通俗文化增光。講述奧巴馬伉儷當年拖手仔的一部叫《美國第一情緣》,就令人拍案叫絕,既然和總統發生關係的一切都冠上「第一」招牌,第一夫人第一千金第一貓貓狗狗,一帆風順修成正果的戀愛,不是第一情緣是什麼?原名《伴你在南邊》,大概只有忠實《牡丹亭》迷如白先勇老師古兆申老師,一見想起「不在梅邊在柳邊」,才會產生買票進戲院一看研究衝動,此片在法國易名《第一次約會》,食的雖然是同一條水,層次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