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特首選委會的選舉不到一個月,各界選委的競選工作如火如荼。這個小圈子選舉為既得利益團體而設,建制派踴躍參加,意欲為何,人盡皆知。但民主派參選選委,應該出師有名,否則不但背棄原則,更難得到爭取民主的廣大民眾支持和認同。
過去董建華和曾蔭權的連任,都得到中央祝福,所以根本沒有建制派候選人出來挑戰。為了合理化自己參選小圈子選舉,明知毫無勝算的民主派遂辯稱參選目的旨在凸顯「欽點」的特首小圈子選舉的荒謬性和非法性,目的旨在教育民眾,發揮顛覆作用。
今屆民主派各路人馬參加選委選舉卻異常積極,更揚言大有機會奪取達300席位。如果民主派不是重複歷史,派人競選特首,就有必要清楚向公眾說明,參選目的意欲何為。直至目前為止,根據報道,絕大部份都是為了反對梁振英連任,只有少數「清者自清」,表明要投白票,以凸顯制度之荒謬。
其實,雨傘運動後,不少港人經已覺醒,誰不知道小圈子選舉制度荒謬,只有利習核心欽點其屬意人選。但如果大家毋忘初衷,除了反對人大8.31決定外,港人普遍也要求梁振英下台。倘若民主派只堅持制度改變卻無視民眾的政治現實訴求,不把推倒689看成為當前在制度局限下唯一可行的政治任務,我們實在看不到民主派為何要浪費人力物力參選。那些認為只有投白票才不會同流合污,根本自打嘴巴,因為閣下一參選已成「共犯」,投白票根本全無意義,除了向世人宣示閣下多麼政治貞潔及堅持原則。
搞政治一定要有淌渾水的精神,不能孤芳自賞。要淌渾水,就要清楚向民眾說明一切,否則猶如黑箱作業,只會脫離群眾。
今屆民主派踴躍參加選委競選是好事,其實做甚麼也可以,由最保守到最激進都行,只要清楚向民眾說明,便可勇往直前。
保守的做法,可以是在選委產生後,連同反梁的建制派發表聯合聲明反對梁振英連任,只要有超過600人,689便不戰而敗。進取一點就是所謂ABC策略,參加造王行動,反對梁振英連任。當然,前提是習核心放棄欽點,任由1,200名選委自由投票,否則也是徒勞無功。
更進取的辦法則更合乎民主原則,那就是我一早提出的體制內提名、體制外投票辦法。泛民選委先利用選委的身份提名泛民候選人,但不在體制內投票,反而連同建制派提名的候選人,通過電子公投決定勝負。這個辦法最佳之處就是人人可以投票,弊處當然是結果不會獲中共認同。但如此一來,只要電子公投選出的特首是泛民主派,便有大條道理成立民間影子政府。民主派議員甚至可利用立法會體制,支取薪酬卻出任影子政府問責官員,與小圈子選舉產生的特區政府對着幹。
這是個不折不扣全民參與的民主運動,不但大大顛覆小圈子選舉產生的特區政府之合法性,更直接動搖中共操控的傀儡政府之管治基礎。
可是,葉公好龍的民主派,有膽這樣做嗎?
黎則奮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