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推背圖》到神經科學 - 馮睎乾

由《推背圖》到神經科學 - 馮睎乾

唐代神算李淳風、袁天罡,一寫詩一畫圖,某日在推演往後二千年的大事,即所謂《推背圖》。突然來了位老太太,她左腳跨入門檻,右腳留在檻外,問二人:「聽說你們能預知未來,那麼現在我是要進來呢,抑或出去呢?」他們一人答「入」,一人說「出」,沒料到老婦偏偏不進不退,居然把雙腳放在門檻上。於是兩人擲筆長歎,寫下一首詩:「茫茫天數此中求,世道興衰不自由。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小時候讀到這個故事,不禁嘀咕:進退只在一念之間,若這個也推算得到,豈非一切命定?推算不到,是意味命運自主嗎?抑或二子學藝未精,尚有其他高手可以算出來呢?
李、袁做不到的預測,一千四百年後的神經科學家做到了。萊比錫的馬克思普朗克人類認知與大腦科學研究所有支團隊,由神經科學家海恩斯(John-Dylan Haynes)率領,他們在二零零八年做了個關於「自由意志」的實驗。十四位受測者眼望螢幕上流動的一連串字母,左右手則分別放在按鈕上,他們可隨時以左或右手按鈕,而決定按鈕一刻,須同時記憶螢幕顯示的字母(以確定做決定的時間)。做實驗時,受測者要接受功能性磁力共振掃描(fMRI),以測量腦部活動。實驗結果發人深省:用左或右手的決定,原來在受測者本人意識到的十秒前,已可從大腦前端的前額極皮層(Frontopolar cortex)活動看出端倪了!假如海恩斯給那位難倒李淳風和袁天罡的老太太也來個大腦掃描,或許就能預測到她的下一個動作。
據《閱微草堂筆記》,最厲害的卜者可以在對弈前「預點一弈圖」,「封置笥中,弈畢發視,一路不差」。紀曉嵐也許太誇張,但神經科學又如何呢?即使我們未能因此斷言「自由只是幻覺」,但也是時候思考:我們跟「自由」有十秒鐘的距離,其間盲衝直撞,會否影響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