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浪迹遊蹤】
手掌紋是人的年輪。面部還可靠敷mask保鮮,但雙手是用來幹活的,任你搽幾多手霜,都掩不了一個人的歷練風霜。Natta的手是藍色的,長年累月的紮染,留下洗不掉的湛藍。她媽媽Umphorn雖上了年紀,卻不減靈巧,雙手車衣快速。泰國清邁藍染小店Jibberish的衣物,全部都是一針一線縫好,一手一腳染製。兩母女,是戰友也是敵人:「你有聽過一山不能藏二虎嗎?我們就是那兩隻老虎。」 “Like Mother,Like Daughter”,就衰在太似,各有堅持執着,卻成就彼此的創作火花。
繫起辮子的Natta,感覺很像馬寶寶農場的卓佳佳。29歲就歸園田居,清邁市郊森林小社區的矮房,既是她的家、也是舖頭、工場。本身是設計雜誌編輯,但天生不喜歡坐定定打工,每日問自己:「我究竟為邊個打緊工?我打工又為咗啲乜?」自己都覺得辛苦。好在有個藝術家男友,在他影響下愛上手作。2011年創立自己品牌Jibberish,一開始做圖章、飾物,只當作是生活上的調劑。後來她跟一位布料大師習得藍染,開始考慮辭去工作,認真經營的可能。
她從自身出發,喜歡穿着簡單、有質感的衣服,但市場上不多。「用有機、天然物料造的款式好貴,而大量生產、價錢平的又太千篇一律。」與其找人做,不如找自己人做。她想起了媽媽Umphorn,住在泰國東北絲綢之鄉素輦府,做了裁縫30年。原來細細個,媽媽已經替Natta手做校服,但就因為做得太合身,阿女反而不領情。「那時我真的覺得很討厭,每個人的校服都好鬆,為甚麼只有我跟大家不一樣!」泰國的校服還要在胸口上縫自己名,這次媽媽就堅持要Natta自己親手縫,她縫得又大又醜,想盡各種方法要遮掩。「直到我畢業後,同學才跟我說:『我那時好羨慕你的校服!』、『好酷喔』。」
搵媽媽出手 點知火星撞地球
長大後她雖然想通了,不過兩母女向來火星撞地球。Natta雖然掛住媽媽,請她由鄉下搬來清邁,來到後大家卻不肯同住。「男友同妹妹都跟我說,你們兩個一定會打交,所以她搬到我家旁邊。」在工作上,她倆卻是最佳夥伴。「有些設計,我只是坐在廁所發呆時想到,然後將亂畫一通的草稿給媽媽。她看過後,往往能將我的塗鴉變為圖案,真的很棒。」
媽媽做好衣服後,就交給Natta染色。她帶我去看後院那缸用蓼藍葉泡成、「有生命」的靛青染料,需要不斷加水、石灰,反覆浸泡、攪拌,否則會「死掉」。其實就如滷水汁一樣,陳放越久,藍得越漂亮。但相比起化學染料,天然方式染出的顏色始終有限,只有反覆浸染才能使顏色變深。所以Natta為了染出近乎黑色的午夜藍,她會將一件衣物染十次以上,長年累月下染到手都變藍。她又試過在日本旅行時,巧遇和服設計師,請教對方如何用糯米漿,在藍染上染出特定圖案。
慢工出細貨,通常幾日才做好一件作品,精美的手工顏色,在購物平台Pinkoi上很搶手。不過她非常討厭重複的工作,每個衫款最多只做十件左右。這時在車衣的媽媽抬一抬頭,笑Natta:「唔識搵錢。」阿女即時回敬:「你夠有老師唔做,走去做裁縫啦。」說罷相視而笑,兩個人都堅持做自己喜愛的事,也就這樣,才有火花。
1噸染色衫=200噸污水
藍染近年成為了潮流關鍵詞,其實除了好看,也對環保有益。環保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一份調查顯示,我們一般穿着的衣物,大多由化學染料所製。製作1噸的染色衣服,會產生200噸的污水,染料中含有許多不能分解的物質,污染水源與大地。相對而言,利用天然染料、着重手工的傳統紮染,就對人畜無害。
jibberish
地址:230 M.3 T.Maehia A.Muang, Chiang Mai, Thailand
營業時間:10:00am至6:00pm(星期二休息)
交通:由清邁舊城區乘的士前往,約20分鐘
facebook:jibberish(另於Pinkoi網上購物平台發售)
Travel Memo
簽證:持有效特區護照或BNO毋須簽證
機票:香港快運航空由香港至清邁的航班來回連稅、20kg行李約$1,780起
匯率:1港元約兌4.5THB,文中價錢已折算港元
鳴謝:香港快運航空、泰國政府旅遊局香港辦事處、廢氏清邁私生活
記者:甄俊宇
攝影:林栢鈞
編輯:謝慧珊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