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易零壹綠】
天氣轉涼,心思思想買新衫?停一停,諗一諗!根據綠色和平今年6月公佈的「港人消費衣物調查」,香港人平均有94件衫,當中約有15件是從未或甚少着出街。一年八季的速食時裝(Fast Fashion),加上香港人過度購買衣物的習慣,令每年有超過11萬噸衣物被棄置,相等於每分鐘丟棄約1,400件Tee,足足可鋪滿25,000個香港大球場!中大近月就有學生開辦二手衫店「山城角落衣物部」,透過以物換物的營運方式,反思過度買衫的習慣。
「山城角落衣物部」位於中大本部大型超市旁邊,約500呎,有一半陳設是師生回收的二手衫及寄賣手作精品,還設有試身室,可試到合心水才帶走。中大學生張依琪(Canis)、黃雅蓉(Tiffany)、姚祉媛(Cheryl)自今年暑假開始籌備這間二手衣物店,經過暑假的退宿潮,回收數十袋宿生二手衫,十月正式投入服務。Canis說回收的時裝有不少是來自速食時裝店,「發現身邊好多朋友鍾意買衫,特別是價錢較平的速食時裝,但習慣穿一兩次就唔要,為買而買,只會造成浪費,店內單是牛角Tee已有五、六件。」
「時分制」換物平台 舊衫好歸宿
店子現由十多名學生一同管理,二手衫由回收、分類、清潔至上架,過程嚴謹,動輒需要一星期處理,Cheryl說:「每次最多捐十件衫,發黃、有污迹、未清洗的衫,內衣褲、襪等也不接受。」因為清潔有難度,冷製衣物如冷帽、頸巾也謝絕回收。為免讓人對二手衫有污穢的錯覺,Tiffany強調清潔是重要步驟,「很多人也認為二手衫一定是很髒,我們會清洗後才上架,希望讓二手衫有正面的形象。」
時裝店實行的「時分制」,有別於一般的購物模式,衣物是以「時分」換走,Tiffany解釋,「時分是這裏的社區貨幣,有幾種方法可以得到,第一種是以二手衣物交換,不同種類的衣物可以換取不同的時分值,以上衣為例,需要用30時分換走,而一件上衣回收的時分值是10分,即以3件換1件。」另一種方法便是成為店員,只要做60分鐘店員,便有60時分,最後是以服務交換時分,「同學只要幫助舉辦活動便可換取時分,以勞力換取貨幣,最終是希望大家思考衣物的價值及購物的習慣。」時裝店暫時只限中大師生及舊生參與,三人希望從校園開始推廣環保時裝訊息。
形象設計師 舊衫Mix and Match
這裏除了以物換物,還定期為同學提供形象顧問服務,教大家從二手衫中Mix and Match,「有時加頂帽,已經可以提升時尚感。」從事時裝設計的Lamda Lai,教同學認識自己的身體,找出自己的喜好,買合適自己的衫,就不會造成買完不穿的問題,「很多人也不懂選衫,買回家後發現剪裁不對、顏色不配,衣物最終送入堆填區。」Lamda經常走訪本地二手時裝店,提提大家買衫小貼示,「二手衫的尺碼未必太合身,有時摺一摺袖口或褲腳,便可解決不合身的問題。」
織織復織織 頹Tee變電腦套
山城角樂衣物部
中大本部富爾敦樓地下
營業時間:12:30pm-8:30pm(周一至五)
facebook:cuclothescorner
記者:王佩兒
攝影:許先煜
編輯:梁浩維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