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者的謙卑與高官的自High泡沫(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鍾劍華)

從政者的謙卑與高官的自High泡沫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鍾劍華)

美國總統選舉出現令人意外的結果。但誰都不能否認,美國的大選是每一個選民都有機會參與,而且算是比較公開公平的制度。因此就算選舉結果令近一半人失望,最終還是應該尊重的。民主的精神就是要接受可能會得出個人不喜歡的結果,也得相信在這個制度下,就算選民一時犯了錯誤選錯了人,還有機會把這個錯誤在一段時間之後糾正過來。
看看美國的選舉,相信會令更多香港人感到深深不忿。莫說沒有公平公正的機會讓市民投票選出領導香港的人,現在的特首梁振英做了四年多,搞到社會四分五裂、嚴重對立、諸多問題難以解決、甚至原有制度受到破壞,特首的民望也是長期處於失敗的水平,但香港人不但沒有機會扭轉這個錯誤,還要擔驚受怕,惟恐這個人會獲得北京的祝福,再多做一屆。
立法會前議員梁家傑在公民黨改選前夕說,英國脫歐公投及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反映全球瀰漫反精英主義的情緒,啟示從政者必須海納百川,要深切反思,走出令自己感到舒適的「自high泡沫」。這說法其實對香港政府的管治團隊特別有參考意義。

淪落制度產生淪落政客

香港政府的領導班子,如果稍為有點自知之明及長遠視野,就應該有最基本的政治胸襟與謙卑,去面對這個制度造成的局限性。單單恃着這個制度偏差賦予的政治權力,根本無以建立管治權威。應該想想如何盡可能團結社會,爭取最大程度的支持,這個政府才有推動施政的能量。偏偏在過去幾年,這個政府在重重困難之下,不但不想方法與人為善,反而越來越明顯表現出擁權自重,更經常以讓人反感的權力傲慢來面對公眾及政治體制內的其他持份者。
美國總統選舉,在爭逐的過程中,希拉莉、特朗普甚至奧巴馬,都可以毫不客氣互相攻訐,但一旦有了結果,還是以制度的尊嚴先行,態度上尊重對手,失敗者甚至會公開支持勝選的一方去領導國家。至於個別政策上的爭議及意識形態、政治認同上的分歧,都應該先放開。誰人會想像到,香港的政治體制就可以讓官員漠視這一些基本的政治倫理。
近日所見,香港政府高層就連對民選的議員也越來越傲慢自high。林鄭月娥作為特區政府的第二把手,不是因應某一項特定的政策爭議,竟然在某個界別的晚宴上,公開說不滿意他們選了某個人當上代表其界別的議員這樣的話,因為這位議員「十分難應付」。可能在這樣的制度下,官員都認為選民有責任只選與政府合作無間、不去履行監察角色的議員,官員的權力傲慢可以表露得如此赤裸。
官員當然可以繼續對民望調查故作瀟灑不予理會,但是否也起碼應該想一想,民望的轉變,除了是制度使然之外,個人是不是也有一點點應予反省、自我完善的地方。選民可能會選錯,民望上落有時也不絕對公允,但連選民的授權也沒有的所謂管治班子,又憑甚麼這樣高傲自High,大擺官威,以這樣的精英心態自居?又憑甚麼以為自己必定事事正確?這正是淪落的制度必然會產生的淪落政客。與其埋怨議員難應付,倒不如想一想這樣的制度如何令這個社會難以得到善治。

鍾劍華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