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shington is corrupt!”是特朗普的一大口號,不知吸引多少千萬痛恨華盛頓政治文化的人一票。
為甚麼痛恨?廿多年來的自由貿易,雖然令好一些科技金融等人才大發其財,但低技術的工作都跑到亞洲南美洲了,那些藍領工人怎麼辦?更要命的是,就算勉強保住份工,2007年一場金融海嘯,大眾又是損手爛腳。另邊廂,政府卻拿天文數字的公帑去打救華爾街,還未打救完,那些罪魁禍首的CEO已經急不及待地領取數以百萬計的花紅,不論小布殊還是奧巴馬政府也阻止不了。如此這般,也難怪越來越多人不再信任華盛頓跟華爾街那些精英了。
事實上,不論哪個黨,財團對政客的確有很大影響力。為甚麼?不是真的貪污,而是選舉經費。美國是個崇尚言論自由的地方,而選舉宣傳也是言論的一種,因此跟別的國家不同,不可以隨便限制,否則違憲,其中的選舉經費就沒有甚麼上限。
你的對手天天拚命的賣電視廣告攻擊你,你能夠不一起花錢去賣嗎?但錢從何來?當中重災區是眾議院,因為兩年就要選一次,好多議員一天的一半時間就是用來籌下次的選舉經費。還有就是憲法下,參、眾議兩院議員的任期沒有限制,好多一做就是幾十年,在國會某委員會呼風喚雨,跟你說他們與財團沒有特殊關係,你也不會輕易相信吧。更何況,憲法下,甚麼法案也要過五關斬六將,一條改革法案再造福蒼生也好,白宮或者參、眾議兩院其中一方反對了,就不用發夢通過。
整個死結不可能是喊一喊口號就可以解決,因為問題出於二百多年前所立的憲法,美國沒有人大釋法這玩意,要改變,就要修憲,但難度極高,在既得利益反對之下,幾乎不可能。
但把死結的責任全部推給政客或制度也不公平,因為選民本身也有責任。如果大眾平時願意花時間去關心時事,選舉時又願意細讀候選人政綱的話,政客又何須花那麼多錢去賣那些只得幾十秒內容的電視廣告?就是因為大部份人喜愛懶人包。因此,這是制度上的死結,同時也是人性的死結。
David Tang
《真假法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