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樹木有助改善空氣質素、人所皆知。THEi研究顯示,古樹名木比一般都市樹木更有效改善空氣質素,亦因此具更高經濟效益。研究團隊去年研究澳門的古樹名木,證明當地目前逾800棵古樹名木,每年消除空氣中800公斤污染物,目前正於本港進行相同研究,明年中有結果,「希望政府及公眾知道,古樹名木不止因樹齡長、美觀受重視,它們更有經濟效益」。
經濟效益勝都市樹木
THEi環境學系助理教授張浩表示,澳門的古樹名木囊括細葉榕、羅漢松及木棉樹等,這些品種均與本港的古樹名木相似。該800棵古樹每年共可清除逾800公斤空氣污染物,若轉化為經濟效益,每種污染物每年牽涉數百至逾廿萬元港幣不等。都市樹木的經濟效益則每棵平均約150元,古樹名木明顯優勝。
張浩解釋,古樹名木因為樹冠直徑長、樹葉量多而茂盛,比起普通的都市樹木更能改善空氣質素。不過每個地方界定古樹名木的標準不一,相信港、澳研究最終得出數據也會不同,但料可得出類似結論,明年中將發佈本港研究部份成果。
另外,THEi早前獲研究資助局撥款2,300萬元,成立「可持續設計及環境研究中心」,進行14個可持續發展及環保研究項目,包括研究本港10個市區公園改善空氣質素作用,料2019年初有成果。中心亦設「可持續生活及環境實驗室」,計劃利用衞星圖像及分析軟件,搜集本港樹木資料,盼建立更完善樹木名冊。
■記者周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