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食物券通街賣半億公帑遭濫用 ISS報警

難民食物券通街賣
半億公帑遭濫用 ISS報警

【本報訊】政府為援助低收入或失業人士解決基本食物開支,今年向全港逾22萬受助人提供6億元的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而當中包括向近8,700多名免遣返聲請者(聲稱為難民)給予超過1.25億元的食物券援助,並由社署委託唯一支援難民生活需要的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ISS)負責派發。但《蘋果》發現每日都有人透過網上及在街頭轉售大批食物券,令逾半億公帑資助成為不法集團的生財工具。
記者:金敏琍 龔蕙芝 黃學潤

近月網上多個討論區及拍賣平台,忽然冒出大批賣家以75折至85折,平價出售面值100元的超市食物券,更聲稱「多多都有」。《蘋果》追查發現,該批食物券全部來自政府公帑,部份更是由ISS發放的難民食物券,且列明不可轉售。記者放蛇相約其中一名女中介交收食物券,她自言月賺4,000元,即每月賣出總值48萬元的食物券。
除了網上轉售外,記者亦發現有南亞兵團以「一條龍」方式運作,在ISS的觀塘分社街頭大量收購食物券,然後再層層轉售,最終落入幕後水貨集團,將食物券購買食品,再售予水客北上圖利。大律師陸偉雄表示,買賣雙方隨時墮入法網,更可能干犯串謀詐騙罪,一經定罪,最高可判囚14年。

南亞黨(左)以800元向難民收購一本總值1,200元的食物券。

議員促查是否涉貪

對於有食物券在坊間轉售,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認為情況等同作弊,嚴重違反政策原意,呼籲市民便宜莫貪,濫用社會資源,「市民發現有呢啲情況應該去舉報,而唔可以貪心覺得好抵而買埋一份,唔道德亦濫用公共資源」。
曾任廉署調查主任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指,關注大批發放予難民的食物券遭轉售圖利的情況,他直指ISS監管漏洞,「ISS監管出現很大問題,之前已經試過將援助食物打斧頭,今次又出事,俾人大批濫用」。他認為,無論政府或廉署應盡快嚴肅處理問題,重新檢視機制,畢竟當中涉及大筆公帑,故有需要調查當中有否涉及貪污情況,堵塞漏洞。
據知,事件中有個別人士已向廉署舉報,而廉署回應稱不評論個別事件,但就於2013年為食物銀行制訂《防貪錦囊》,以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舞弊等行為,以確保食物援助能送到真正有需要人士的手中。

每張面值100元的超市食物券僅供換購食品,且不能轉售他人。

社署:不可轉讓

對於被質疑監管存在極大漏洞,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ISS)發言人許小姐表示早已知悉事件,亦曾報警求助,但不知道警方跟進情況。她坦言對事件感無可奈何,因為難民申領食物券毋須任何審查,只要持有「行街紙」便可,只能在要求有關人士領取食物券後,下一期須出示單據證明,否則可能暫停發放。
社署發言人表示,已規定食物券只可作購買食物之用,不可兌換現金及轉讓他人,服務社須確保受助者正確使用食物券,包括記錄難民領取的食物券編碼,遇有懷疑濫用食物券應調查,並按情況對濫用食物券的受助者改以實物形式發放食物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