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直擊層層交易南亞黨兜搭收券 轉售水貨集團

《蘋果》直擊層層交易
南亞黨兜搭收券 轉售水貨集團

【本報訊】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ISS)向免遣返聲請者(自稱難民)發放的超市食物券大量流通於市面,《蘋果》連日在ISS觀塘分社外觀察,發現買賣食物券是有組織的一條龍式運作。南亞兵團以800元收購總值共1,200元的食物券,再層層轉售至水貨集團手中。更有水貨店家利用食物券大量購入益力多、奶粉等熱門水貨用品,轉售予水貨客運往北上圖利,龐大公帑資助變成不法集團利潤。
記者:龔蕙芝 黃學潤 莊建鑫

食物券淪水貨集團的圖利工具,背後原來是有組織地運作。《蘋果》為追查買賣食物券的集團,日前到ISS位於觀塘碼頭廣場的辦事處調查,發現每逢周一至五早上九時許,一批為數約8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拉加籍男子會在ISS辦事處對面的馬路聚集,該路段是聲請者前往ISS領取食物券後離開的必經之路,每逢有聲請者經過,南亞兵團就會上前兜客,向同鄉收購食物券。

南亞黨(右)在觀塘ISS分社對出馬路向聲請者收購食物券。

日賣200本賺萬元

曾有聲請者斷言拒絕,其後更向記者解釋「根本不可以轉售的,因下次若欲再拿食物券須交超市購物單據」。但南亞兵團糾纏不休加上現金誘惑,陸續有聲請者軟化,以800元出售總面值1,200元的超市食物券。疑似「揸fit人」的印度男子,手上常拿着一大叠金牛在場指揮,一手交錢、一手交券,記者連日所見,他們每天都收購到200本食物券,以此推算全年可收購食物券總金額逾5,700萬,令逾半億的公帑資助被濫用。
印度籍的揸fit人一般會趁ISS午膳空檔,偕手下乘的士到佐敦渡船街的公園,與一名女子交收半天的「戰果」(食物券)。他每轉售一本食物券可獲利50元,一天轉售200本食物券,南亞兵團即可賺1萬,每月20天工作,月賺20萬。《蘋果》曾追蹤接收食物券女子,發現她會立即將大叠食物券交給下一個接頭人,即一位約50歲男子。其中一天,記者目擊他掏出12萬元購食物券後火速離去,匆忙到惠康超市用券掃貨。

主腦掃即食麵咖啡

記者查得該接頭男子姓張,為其中一位主腦,是元朗及大圍兩水貨超市老闆,常駕駛七人車到佐敦、馬鞍山等多區惠康以食物券購物,曾有一次他以7張食物券購入12箱即食麵及6箱咖啡,又試過用數百元食物券購買大批汽水及紙包飲品。
張姓男子名下的水貨超市部份貨品平得驚人,例如午餐肉和即食麵只賣10元及2.8元,比惠康超市價(21.3及4.4元)平近半,吸引不少街坊和水貨客幫襯。有南亞人透露,巨額食物券除會賣給水貨店老闆,亦會經互聯網以折扣價賣給市民。
記者曾向涉事的南亞兵團、中介女子及水貨老闆求證,全部人均辯稱不知情,然後不停打電話通風報信,印度揸fit人更否認有收購食物券:「Me no buy, me no ch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