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近年成為潮流,更細分為純素、蛋奶素、魚素、葷食、生食(生機飲食)以及出現比素食更極端、只吃果實的果食主義。這種由外國傳入的飲食哲學,認為植物的生命同樣重要,不能隨便殺害,所以他們只會吃植物的果實,不過除了生果,部份不屬於生果的果類如青瓜、番茄及茄子,還有果仁亦可食用。
茹素十幾年的劉芷君(Kristin)四年前轉為果食,原因是有天看到電視一幕動物吃掉動物的畫面,主持說「一個人的生命是由無數生命的犧牲才能存活到現在」,令她大為震驚,她認為自己已經努力地不殺生,可是一棵菜是否有生命呢?於是她重新考慮素食者的定義,然後從網上發現網友提及果食便開始研究,「因為水果生長至熟透落地,散發的香氣吸引動物去吃,是果實的任務,所以我選擇果食。」她先上網翻查資料,又請教綠色運動先鋒周兆祥有關生食的資訊,其後創立果食者(Modern Fruitarian)群組,宣揚果食概念,現時果食者群組已有多達六千多人加入。
接觸果食前她聽說果食可能會出現掉頭髮和爛牙等情況,為免影響健康,亦請來中醫觀察健康狀況,果食初期身體的確較濕熱和易累,後期多曬太陽和做運動,情況已大大改善,即使快將五十歲的她,看上去感覺還是很年輕,加上少吃油份的食物,皮膚很細滑,她說腸胃比以前更好,果食者也有很大力氣。當記者問到她揀生果的貼士,她竟說「揀生果像揀男朋友,合則來不合則去,不用強求。」因為果食者比較少吃深色的水果,中醫亦有研究指出不同顏色的食物對身體各有好處,Kristin說有時特別想吃藍莓,可能代表身體缺乏某種營養而提醒自己。她說纖維高的生果例如橙會較飽肚,有時吃完生果會覺得不夠飽,便會吃果仁和椰棗小食,因為椰棗的營養價值和纖維很高,吃四、五粒已很飽肚。Kristin初初主要吃蘋果,有段時間曾吃遍不同種類的蘋果,吃厭了就轉吃西瓜,她近期最愛的就是藍莓。記者覺得果食者的選擇比素食者更少,出街豈不是冇得揀?她倒是沒有這煩惱,「隨便走進便利店也可買到果仁小食,去超市買生果亦很方便,我習慣每朝早都去買杯鮮榨果汁飲,邊行邊買生果。」
隨後她帶記者到生機飲食(raw food)店吃用翠玉瓜做的麵條,還有無蛋奶和麵粉的腰果蛋糕,其實果食者一樣有得揀。對於一個全果食者來說,正常社交在所難免,總不能每次跟親友出外吃飯都自備生果,所以她不得已之下也會吃素。
記者:畢慧婷
攝影:許先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