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競天擇,騙子生存 - 馮睎乾

物競天擇,騙子生存 - 馮睎乾

特朗普當選,最喜歡看不同人的反應。第一時間看期貨市場,這是真金白銀的民意,跟臉書的哀鴻遍野不可同日而語。事實是:狂人勝局還未塵埃落定,指數已是一支穿雲箭,美國現貨一開,更是舉國歡騰,說好的世界末日呢?有人問劍橋的物理學家霍金,能否解釋特朗普何以大受美國民眾支持,霍金斬釘截鐵答「不能」,繼而這樣形容特朗普:「他是個群眾煽動者,似乎很能吸引最小公分母(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所謂「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本是數學用語,這裏顯然是俚語講法,表示「社會最頭腦簡單的一群」。
物理學家解釋不了的現象,認知科學家或許可以。我想到的是加州大學認知科學教授荷夫曼(Donald D. Hoffman),他用進化博弈論說明,最能精準地認知現實的人,在物競天擇的過程中並不具備最大存活優勢。荷夫曼認為,進化的關鍵不在人們是否真確地認識現實,而在「適者生存」──數學上可以運用「適應度函數」(Fitness function),來描述哪些演化策略最有利於生存和繁殖。適應度函數並非線性,而是一條鐘形曲線,即是說,生物對現實的認知太少或太多都有礙生存,只有知道得不多不少,我們才能成功地活下去。
知道得太少,比如把毒蛇當作繩子,自然隨時送命,但知道得太多又有什麼問題呢?荷夫曼打了個比喻:假設你看見電腦桌面右下角有個藍色長方形圖標,這是否代表那文件的「實相」就是這樣呢?當然不是。要如實認知那個圖標,你必須理解電腦內部複雜的運作原理,不能把視線停留於桌面的紅塵。然而沒有那夢幻泡影的桌面,你也就無法再用電腦了,所以把事物看得太通透的人,往往不能適應世界,若非悟道,就是自殺。凡夫俗子為了活着,只需要適量的真實和幻象,能說美麗謊言的人自然成為理想領袖。特朗普上台,也許表示人們需要更少量的真實才能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