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亢奮到落淚的選舉夜(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從亢奮到落淚的選舉夜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11月8日坐在希拉莉的election night rally會場是個很難忘及難得的經驗,在那裏的幾小時,你感受到從亢奮到沉寂到失望到看不下去的絕望;這樣的跌宕起伏不容易有第二次。
希拉莉陣營晚會選在位於紐約市西邊河畔的Jacob Javits Center,是因為這座商業會議中心天花板都是玻璃,正好切合希拉莉想當第一位女總統以打破阻礙婦女登上最高𥧌的「無形障礙」或glass ceiling。傳媒還說,希拉莉一方準備大放特放煙花,以振聲威。結果,煙花放不成,地上有一地「玻璃碎片」,那是專家、學者、政客的眼鏡片碎滿一地。
我的眼鏡當然也碎了。選前一直認定希拉莉勝出無懸念,選擇到Jacob Javits Center正是為了分享她勝利的喜悅,結果錯得厲害。
為甚麼一眾觀察家會錯得如此厲害,如此徹底呢?初步檢討也許是大家太熟悉選戰遊戲,太執着於部署競選廣告安排、辯論勝負、在地樁腳多少等等,忽略了其實已寫在牆上的民粹主義大潮,輕視了近兩、三年早已在發達國家風起雲湧的反建制、反精英undercurrent ,繼Brexit Vote後政治精英再被大潮吞噬。
希拉莉的選戰工程其實相當細緻,老早在各搖擺州佈下大量義工,在開始可預先投票又大力鼓勵支持者及早投票,以鎖定基本盤,還動員黨內天王包括民望高的現任總統奧巴馬夫婦全力催票,務求保住奧巴馬連勝兩屆大選的coalition(包括少數族裔、婦女、首投族、平機人士、工會等),再勝一仗。以得票情況看,希拉莉在一些關鍵州分也委實做出成績,例如在關鍵的佛羅里達州,希拉莉在原本民主黨的票倉如城市及Suburb地區得票率超過六成,比奧巴馬2012年還要多幾個百分點。按正常情況,希拉莉本該在佛州勝出,成功登上總統寶座。可惜,今次選舉其實根本不是正常或textbook選舉。從特朗普在共和黨初選輕取一眾建制派候選人包括Jeb Bush看,這現象背後不是一個人,而是一股不受建制控制甚至反建制的力量。

特朗普以小鎮包圍城市

這本來該是個警號,提醒民主黨及選戰觀察家要認真應對這股力量。但民主黨及希拉莉方面顯然覺得反建制民眾主要影響共和黨內部,民主黨選民包括原本桑德斯的支持者在「大佬」歸隊後會自然留在希拉莉陣營,確保她的勝算。可他們也錯了。幾個以往被視為工業大州包括賓夕凡尼亞、俄亥俄、威斯康辛、密歇根過往都是民主黨重鎮,自九十年代初克林頓參選以來一直支持民主黨候選人,今次卻全數落在特朗普手上。這當中除了因為特朗普成功以小鎮包圍城市外,部份淺藍的民主黨支持者改投特朗普也是重要原因。換言之,反建制、反精英的undercurrent不是一黨一派的事,而是主流現像,只是政治精英及觀察家有意無意overlook而已。
不過,反建制的想意還得有一把跟他們啱channel的聲音。愛口出狂言,說話毫不修飾全不講政治正確的特朗普就成了這把聲音,為他們痛罵建制精英「虛偽」與離地,成為反精英的旗手,最後成功吸納所有對現狀心懷不滿的選票,打敗希拉莉這位建制精英代表。
離開Jacob Javits Center是在希拉莉大勢已去連賓夕凡尼亞州也輸掉之後,旁人有的禁不住啜泣,有的大聲說再看不下去。想到來的時候眾人興高采烈排一個多小時長龍入場準備慶祝第一位女總統誕生,現在卻悵然而去,選舉的無常與無情肯定有另一番體會。不過,最痛的始終是希拉莉,幾十年憧憬的總統夢碎,還得向特朗普低首認輸,實在不容易。

盧峯
資深傳媒人